/>


太祖高皇帝提出此事,的确在朝堂引起争议,甚至反对声如潮,但最终却还是乾纲独断的推行了。



之所以这般做,原因很简单。



一个是朱元璋重亲情,觉得自家人,远比那些外人要可靠,就算有不好的事情,那天下依旧是朱家的。



一个是那些宗藩,只负责军队,像土地所有权归朝廷,藩地内的文官,税收百姓归朝廷管。



一个是明初时期北疆初定,蒙元残余势力常来侵掠,为力保边塞的安定,那批塞王的出现,就起到拱卫边陲的作用。



不过从朱棣靖难功成后,大明的宗藩制度,因为一些事情的发展,就渐渐发生改变,最后变成养猪政策。???.



这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皇明的宗藩和族裔,非但不能帮助到朝廷,却渐渐变成沉重负担。



“呵呵…看来诸卿的心里,都没有理解朕的意思。”



朱由校面露笑意,开口说道:“朕想行的教化事,是要在京开设宗学,不过这个招收范畴,可非各地宗藩族裔的亲王、郡王等。



而是他们的子弟。



其他人还好说,但是诸亲王、郡王的世子和嫡子,都必须要进京,且要常留在宗学进修课业。



若是其他子嗣,想要进京进修,也是可以的。



进京途中,包括进京期间,一应耗费由他们自行承担,且违背大明律法,理藩院会加以惩戒。



这个宗学,由理藩院、礼部等有司衙署,抽调官员具体负责,像奖惩等职权,由理藩院专司,像教化等职权,由礼部专司……



当然,涉及宗学的一应开支,皆由内帑兜底,无需经国库所忧。”



方从哲、叶向高这些人,听完天子所讲,皆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天子这哪里是简单的行教化啊。



这分明是想叫各地宗藩和族裔,主要是那些亲王和郡王的世子、嫡子,来京城充当质子啊。



倘若那些亲王和郡王,敢在就藩地行不法事,朝廷所掌主动权,就多了很多。



究竟是敦促,还是痛斥,亦或惩处,再或罢黜……



那都有操作的范畴了。



倘若是这般的话,那方从哲、叶向高这些文官,肯定是没必要反对的。



“改变大明宗藩制度,终成海外移藩之势,要行三步走战略。”



看着众人的反应,朱由校心里却在思索着,“要从震慑各地宗藩分支为始,再兴教化改造之势,培养一批优秀的宗室子弟。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削弱各地宗藩,掏他们累世积攒的家财,限制他们土地兼并,以增补中枢底蕴。



至于那些底层宗室,特别是过的还不如百姓的,要逐步去解除层层限制,事情很杂,要做的很多,这件事情要慢慢去变。”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14432&cid=13714590&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qu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天涯逍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涯逍遥并收藏大明第一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