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身不好的他们,想改变自身的命运,就要比谁都能吃苦,唯有这般,才能拥有改变命运的资格。



听到那郎朗读书声,朱由校走在这营寨内,看着一个个用木桩隔开的简易学舍,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这是他创设的新学。



尽管一切是那般简陋。



尽管是从零开始的。



但是做了,就代表着希望,只要能坚持下去,就能为大明,培养出各行各业的人才。m.xxbiqugge.com



想要叫大明改变,首先要打破的就是教育垄断,让更多的人,能读书识字,降低大明的文盲率。



“陛下,创设的西山新学,所招学童太多,所以都用沙盘学字,写字。”陪同天子来到一间学舍,见到数十众学童,拿着树枝,聚精会神的低头写着,孙承宗低声说道:“不过进了高级学堂的学子,就会发放笔墨纸砚……”



朱由校开口道:“用什么去学,不重要,重要的是学进去,走吧,我们不要耽搁,这些孩子进修。”



说着,朱由校便退出了学舍,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在后世,被认为理所应当的义务教育,在大明,却是多么奢侈的事情,不是谁,都能接触到知识的。



儒家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从启蒙阶段,就有相应的书籍,一层,一层的进修,直到参加科举。



看着从各处跑来的新学团队,有读书人,有士卒,透过他们激动的神情,朱由校能感受到众人的心情。



“孙卿,西山新学的投入,必须加大。”



朱由校伸手道:“特别是传授课业的各级教员,要多多的招募,找那些出身寒门,科举无望的读书人。



京城这边没有,就到顺天府,到永平府,到保定府等地,去让皇庄的掌庄太监们,给朕多多的招募。



朕不仅要培养这些百姓子弟,也要培养这些教员,以后朕要先在北直隶各府县,开设起一批新学堂。



以后更要在天下推行!



朕要叫所有想读书的适龄子弟,不论出身,都能在朕开设的新学堂,叫他们进修各类课业,改变他们的命运。”



“臣领旨!”



孙承宗强压着激动,向天子作揖行礼道。



在大明,不是什么人,都能接触到教育的,莫欺少年穷,并不适用于,那些出身不好的群体。



大明治下的百姓,他们的孩子,不管成年与否,那都是家里的劳力,能帮家里减轻些负担。



朱由校心里很清楚,想叫新学推行到整个大明,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这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一步步落实下来的。



但是他愿意去做,去投入。



因为教育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朝的脊梁,想彻底改变大明的意识形态,不叫守旧的顽固思想,影响到大明上下,就要培养更多的人才。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14432&cid=13714541&ajax_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天涯逍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涯逍遥并收藏大明第一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