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两年,就能建成管控,而是需要五年,十年,才有可能奠基。



近些年来,我大明治下各地频生灾情,朕预感此后的很多年,恐这样一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



地方受灾,朝廷不能不管。



所以军储仓的重要意义,就能体现出来了。



相比较于粮食的收储、出仓等,包括一应的管理,最核心的一点,还是在于人才的培养上。



粮安,则民定啊。



民定,这国稳啊。



没有一批可靠的人才,来撑起这庞杂的体系,如何能够确保,这些事情就能办好呢?



增扩军储仓规模,是这般。



钞关后续税改,亦是这般。



两位卿家,不要受朝中局势影响,而乱了你们的心神,做好各自的差事,才是叫社稷稳定的关键。”



对毕自严、南居益选择此时觐见,禀明先前所交给他们的差事。



朱由校心里是清楚的。



无非是近期朝局变动,包括自己所定之事,叫二人迫于一些压力,只能结伴过来。



京城不是真空的。



有什么样的变动,或许刚发生时,一些人并不会觉察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就慢慢变了。



先前受京察的影响,很多大臣的注意和精力,全都集中在这上面。



可现在却有所不同了。



崔呈秀所呈两封奏疏,在递交通政司的那一刻,就渐渐在朝引起风波,引起注意,漕运漂没啊,这可不是小事。



背后必然牵扯到很多人。



而特设廉政院一事,更叫朝中诸多大臣,那一个个是警觉起来,甚至对崔呈秀本人大加指摘。



与此同时,也叫一些人警醒了。



“臣等谨遵上谕!”



毕自严、南居益相视一眼,当即作揖应道。



“好啦,你们都是朕的肱股,大明栋梁,就不必这般多虚礼了。”



朱由校摆手道:“好好做本职差事,这就是为朕分忧,为社稷虑。至于别的,不要去多管。



税改也好。



仓场也罢。



以后不管遇到多大难处,朕都希望两位卿家,能不忘初心,记着当初所讲之言,真正为苍生忧。<a href="https://www." target="_blank">https://www.</a>



都退下吧,朕还有政务要处理。”



“臣等告退。”



毕自严、南居益眼神坚毅道。



其实朱由校所猜想的没错,毕自严和南居益结伴而来,的确是有些目的的,然跟朝中党争无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天涯逍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涯逍遥并收藏大明第一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