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环绕在臣心里很久。



直到邓玉函、汤若望这些传教士,被陛下谴派锦衣卫,护送进京后,在西山我们展开探讨后,才有了些许顿悟。”



“知识层面多多探讨交流,才能促进认知上的改变。”



朱由校伸手拉起宋应星,神情正色道:“孔圣人不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朕创设大明科研院,就是秉承此念。



聚集大明英才。



收拢西洋人才。



就是想叫你们,多多的探讨交流,去吸纳欧罗巴的精华,摒弃他们自身的糟粕。



时下的大明,所面临的困境有很多。



所谓传播教派思想,解决不了大明的弊政和问题,不过知识却能改变这一切啊。



就像朕拿的千里镜,如果前线统兵的武将,包括从事刺探的夜不收和斥候,皆能配备此物的话。



那对战场形势的把控,包括地形勘探,敌军情况等等,是否能有更清楚的了解?”



宋应星、王徵闻言,皆下意识的点头。



对待天子所讲之言,二人是极为认可的。新笔趣阁



尽管他们都接触了西洋教派,甚至都加入进去了,但是他们骨子里,依旧流淌的是神州血脉啊。



包括徐光启、孙元化这些人,或许在闲暇之余,会探讨和传播西洋教派,这是可以的。



但叫他们放弃拯救大明,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儒家思想的忠君爱国,天地君亲师等观念,是深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不然这些人也不会报效大明。



“当前辽东局势不稳,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千里镜这一战场利器,必须尽可能多的生产。”



朱由校拿着千里镜,眼神坚定道:“包括琉璃的生产工艺,也要明确下来,朕会着内厂那边,筛选一批年轻匠户。



前去西山进修学习,协助科研院进行生产。



一个月内,至少生产出两百柄千里镜,不管花费多少银子,都在所不惜,你们科研院是否能办到?”



“臣等领旨!”



宋应星、王徵当即作揖道。



大明科研院,代表着大明的高精尖科研,聚拢各领域人才,培养各领域人才,将各领域的技术壁垒,都一一的研究并进行攻克。



期间就算耗费再多银子,那都是值得的。



而围绕这些明确的科研成果。



这交由筹建的军工产业,内帑经济体等等,来聚集生产技术人才,进行批量生产,培养后备人才,以提升大明现有水准和生产力,赚取相应的钱财,来分摊科研资金占比,形成大明的产业链。



在小农经济的背景下,朱由校所搞的这一套,真能发挥出应有成效,必将形成降维打击之势。<a href="https://www." target="_blank">https://www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天涯逍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涯逍遥并收藏大明第一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