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像徐光启、孙元化这些接触过西学,接触过教派的人,都是技术型人才,能力不俗,可独挡一面。



但就因为他们入了教,被大明主流所不能接受,所以在仕途上,在待遇上,都不是那般的亨通。



守旧思想严重,排斥外来,固步自封等等,亦是大明的顽瘴痼疾,不过想着手解决这些顽瘴痼疾,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臣…徐光启,拜见陛下!”



刘若愚刚想上前解释,风尘仆仆赶来的徐光启,就走进东暖阁,向天子作揖行礼道。



不过龙案之上,摆放的红薯,却叫徐光启惊诧的抬起头。



“甘薯?!”



见徐光启这般,朱由校笑了。



“徐卿,你先前呈递的甘薯疏,朕可是查阅过封存的案牍。”朱由校站起身,缓步朝神情激动的徐光启走去,边走边说道。



“朕御极登基之初,就命锦衣卫奉旨离京,赶赴杭州、壕镜等地,除聚拢西洋传教士以外,更为寻找甘薯,还有土豆和玉米两物。



朕先前就听宫里的人讲过,说这些东西产量很高,所以想要试种培育,看能否在我大明推广种植。”



“陛下英明啊!甘薯一物,产量的确惊人,味甘,可食,且对土地要求很低。”



徐光启神情激动,垂着的手微颤,开口道:“臣先前就在故乡,就曾多次种植过,若是……”



看着情绪激动的徐光启,朱由校心里生出唏嘘,此君是为纯粹的技术型人才,对待能改变大明的事情,向来都是很重视的。



只是处在这种大环境下,叫这些人才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所遭受的非议和歧视,亦是很强的。



“徐卿无需激动。”



朱由校走上前,出言安抚道:“朕明白你的意思,朕打算特设大明农科院,着卿家兼领此职。



募集精通农事的人才,试种培育高产作物,培养农事方面的学子,稳步提升我大明耕种的产量。



现在是红薯、土豆和玉米,朕希望农科院这边,以后能在小麦、水稻等作物上,亦能培育出高产品种。”



徐光启流露出的惊愕,表露出他此时内心的震惊。



这在先前是他从不敢去想的事情。



毕竟试种培育等事,耗费时间很长,成果见效很慢,且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朱由校继续说道:“粮食,向来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农科院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是一副千斤重担啊。



能否取得相应成效,关乎我大明国本稳定。



朕有足够的耐心,也有绝对的信心。



大明农科院一应耗费,皆由内帑进行调拨,此外,朕准许农科院的人,在内廷所辖一应皇庄,从事种植研究,内廷有司会全力配合。”



“臣,叩谢天恩!”



徐光启难掩激动,行跪拜之礼,作揖道:“陛下重视农事,乃大明之幸,百姓之福啊!”



“快起来。”



朱由校弯腰搀扶起徐光启,说道:“爱卿所负职责更重,眼下科研院那边,已步入正轨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天涯逍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涯逍遥并收藏大明第一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