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着杨卿来替朕分忧,还望杨卿别叫朕失望啊。”



“臣遵旨。”



杨涟有些哽咽,眼眶微红,作揖行礼道。



能叫杨涟的情绪起伏变动,并非朱由校讲了这些赞许之言,实则是朱由校提及了皇考,大行皇帝朱常洛。



说起来,杨涟能从朝中的无名小卒,一跃成为兵科都给事中,且在东林党内名声大起,那都是泰昌皇帝简拔所致。



若是没有泰昌皇帝的赏识,那此时的杨涟,啥也不是……



“对了杨卿,朕还有一件事要说。”



见杨涟情绪有些激动,朱由校伸手说道:“眼下辽前那边,受建虏叛乱影响,局势看似稳定,实则却暗潮汹涌。



先前朕特设枢密院,于国朝总揽平叛事,擢熊廷弼为辽东督师,于地方揽平叛事。才叫辽前的局势,变得稍稍稳定些。”



召见杨涟,借处置国丧事,要以颁布中旨,来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朱由校有着三层深意。



现在第一层给齐党增底蕴,第二层京察大计之谋,算是都谋定下来了。



那么这第三层深意。



就是率先在六部之一的兵部,试行责任制和追责制,为后续全面落实该制,给大明文官群体,戴上一个紧箍,夯筑基础。



有了这个紧箍,以后杀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以权谋私之辈,那朱由校就可谓手捧大义!



当大明的官员,准确来讲,是明中期以后,实在太好当了。



除了在党争之中,被搞死的那些官员,像贪赃枉法、不作为的贪官和庸官,就算被查出来后,那给予的惩罚,简直是太轻了。



要么罢黜官职,遣返原籍。



要么流放边地。



这不成啊!



这怎能起到震慑官场的作用?



太祖高皇帝手起刀落,杀得明初贪官胆寒,还有扒皮填草,可谓极大震慑了官场,叫大明文官,像温顺的家犬一般。



“眼下辽东那边,在枢密院的明确下,行守土有责,谁出事谁负责,缉拿归京审判。”



朱由校继续说道:“朕觉得想要平叛建虏,只在地方这般不行,朝中也要有所改变,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大明上下一心,镇压这以下克上的建虏奴才。



所以朕思前想后,决定于国朝行责任制和追责制。



除总揽平叛事的枢密院,六部之一的兵部,亦要贯彻落实此事。



杨卿,为大明社稷稳定,朕希望你能为社稷,来做这个孤臣,这也是朕召见你的目的所在。”



杨涟:“……”



天子的这番话,叫杨涟的内心涌出阵阵惊骇,合着自己能擢右佥都御史,是在这里等着的啊。



责任制和追责制,杨涟并不清楚,究竟包含那些内容,但透过天子的神态,他敏锐的觉察到此事不简单。



“沙沙……”



刘若愚捧着一份公函,缓步朝杨涟走去,这公函里所书的内容,就是朱由校所想责任制和追责制。<a href="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天涯逍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涯逍遥并收藏大明第一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