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公爷第726章忽悠勋贵
“殿下,这是商业操作的基本手法而已!”李云睿笑了笑说道,“咱们是规模化生产,成本有极大的优势,怎么定价的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我们可以拿捏对方的产业!对于商人来说,自己利润是最重要的,他们不会管其他人的死活……”
朱高炽听了之后,略一思索,点了点头,问道,“你把这些衣服在大明的售价,定在市场价之上,也是怕冲击其他商人的生意吧?”
“如果仅仅是商人,也就算了,冲击也就冲击了……”李云睿摇了摇头,说道,“大明很多百姓都是依靠纺线、织布的微薄收入,来补贴家用,如果我们把价格降下来,他们的这条生路就断了,恐怕他们的生活就会困顿不堪!”
“这里面的道道真多……”朱高炽想了好久,才想通其中的道理,苦笑道,“总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没想到做生意也有这么多讲究!”
“现在我们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想法多创造就业岗位!”李云睿点了点头,说道,“我估算了一下,只要纺织行业能稳住这个势头,明年就能前怎么就没人提出来呢?
对这个问题,李云睿只能认为朱高炽有些大惊小怪,在后世的中国,纺织行业直接就业人数就有1800万,间接就业人数高达上亿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拿新疆棉说事的背后动机——纺织行业事关数千万的就业问题,搞垮了原材料,就相当于直接斩断了后面无数人的生计。人家老美才不在乎人权,而是在乎让中国老百姓没有饭吃。
有人会问纺织行业能带到上亿人就业吗?除了种植、生产、加工环节,还有无数的销售环节,大街小巷有多少服装店?做衣服要有纽扣、拉链、提花、蕾丝、闪钻、吊牌、包装等等等等,都要人啊……
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生产220亿件衣服,加上那种小作坊生产的衣服,翻个倍都不止。
说句不好听的,就生产这么多衣服,每年用的绣花针一项,都能解决上万人的就业!
当然,李云睿没法跟朱高炽解释这些,毕竟有很多事情,在朱高炽看来,属于天方夜谭。
“如果种这么多棉花、苎麻,万一缺粮该怎么办?”朱高炽想到一个 “你可以继续按照你的规矩去做,但我收棉花的规矩绝对不会改!”李云睿冷笑了一下,说道,“我这个人,最讲道理,从不逼迫别人做不喜欢做的事,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种地的人,大明到处都是,我也不缺供应商……”
李云睿一句话,把天聊死了,一群人没了脾气。
“做人,眼界要高一点,不要整天盯着眼前的三瓜俩枣!那些佃户没钱,我们的衣服卖给谁?你们旗下的那些商号,生产的商品都卖给谁?给你们自己用吗?你们用几辈子能用完?”
“格局要大,要让那些人挣钱,他们挣得越多,消费能力就越高,你们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你把钱藏在你们家的库房里,钱就是一堆纸,擦屁股都不舒服;只有花了的钱,才是钱…”
“一个人一年消费一百贯,大明六千万百姓就能产生六十亿贯的收入,要生产六十亿贯的产品,可能要三十亿贯的原材料,十亿贯的设备,这都是你们的机会…”
“老百姓富了,腰包里鼓了,肚皮里饱了,身上暖了,房子大了,漂亮了实,把脉判断胎儿性别,对传统中医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后世人太倚重设备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殿下,这是商业操作的基本手法而已!”李云睿笑了笑说道,“咱们是规模化生产,成本有极大的优势,怎么定价的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我们可以拿捏对方的产业!对于商人来说,自己利润是最重要的,他们不会管其他人的死活……”
朱高炽听了之后,略一思索,点了点头,问道,“你把这些衣服在大明的售价,定在市场价之上,也是怕冲击其他商人的生意吧?”
“如果仅仅是商人,也就算了,冲击也就冲击了……”李云睿摇了摇头,说道,“大明很多百姓都是依靠纺线、织布的微薄收入,来补贴家用,如果我们把价格降下来,他们的这条生路就断了,恐怕他们的生活就会困顿不堪!”
“这里面的道道真多……”朱高炽想了好久,才想通其中的道理,苦笑道,“总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没想到做生意也有这么多讲究!”
“现在我们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想法多创造就业岗位!”李云睿点了点头,说道,“我估算了一下,只要纺织行业能稳住这个势头,明年就能前怎么就没人提出来呢?
对这个问题,李云睿只能认为朱高炽有些大惊小怪,在后世的中国,纺织行业直接就业人数就有1800万,间接就业人数高达上亿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拿新疆棉说事的背后动机——纺织行业事关数千万的就业问题,搞垮了原材料,就相当于直接斩断了后面无数人的生计。人家老美才不在乎人权,而是在乎让中国老百姓没有饭吃。
有人会问纺织行业能带到上亿人就业吗?除了种植、生产、加工环节,还有无数的销售环节,大街小巷有多少服装店?做衣服要有纽扣、拉链、提花、蕾丝、闪钻、吊牌、包装等等等等,都要人啊……
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生产220亿件衣服,加上那种小作坊生产的衣服,翻个倍都不止。
说句不好听的,就生产这么多衣服,每年用的绣花针一项,都能解决上万人的就业!
当然,李云睿没法跟朱高炽解释这些,毕竟有很多事情,在朱高炽看来,属于天方夜谭。
“如果种这么多棉花、苎麻,万一缺粮该怎么办?”朱高炽想到一个 “你可以继续按照你的规矩去做,但我收棉花的规矩绝对不会改!”李云睿冷笑了一下,说道,“我这个人,最讲道理,从不逼迫别人做不喜欢做的事,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种地的人,大明到处都是,我也不缺供应商……”
李云睿一句话,把天聊死了,一群人没了脾气。
“做人,眼界要高一点,不要整天盯着眼前的三瓜俩枣!那些佃户没钱,我们的衣服卖给谁?你们旗下的那些商号,生产的商品都卖给谁?给你们自己用吗?你们用几辈子能用完?”
“格局要大,要让那些人挣钱,他们挣得越多,消费能力就越高,你们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你把钱藏在你们家的库房里,钱就是一堆纸,擦屁股都不舒服;只有花了的钱,才是钱…”
“一个人一年消费一百贯,大明六千万百姓就能产生六十亿贯的收入,要生产六十亿贯的产品,可能要三十亿贯的原材料,十亿贯的设备,这都是你们的机会…”
“老百姓富了,腰包里鼓了,肚皮里饱了,身上暖了,房子大了,漂亮了实,把脉判断胎儿性别,对传统中医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后世人太倚重设备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