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讲究“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后来,这种策略被朝鲜拿去,新罗、高丽和李氏朝鲜都对中原政权采取了这种政策,包括一战后对日本,二战后对美、俄。



可以这么说,朝鲜是大明的友好国家,如果不是李云睿现在急需白银和黄金,他都想把这些武器白送给李芳远。



听了李云睿的报价,许应觉得有些肉疼,但对于许应来说,没有什么其他办法能够快速帮助李芳远得到如此大规模的武器。



朝鲜是一个富矿国家,尤其是铁矿和银矿,因为与大明接壤,他们的冶铁业很发达,因为历朝历代都有匠人迁居朝鲜,将中原的冶铁技术带到了朝鲜。但这些技术不掌握在朝鲜的朝廷手中,而是掌握在权门、世族,乃至佛门手里。



朝鲜刚刚立国十多年,就经历了两次政权更迭,李芳远还没腾出手来整饬这方面的人才,想要大规模炼兵器,简直是做梦。



“小公爷的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我要是再讲价就有些不厚道了!”许应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只不过我朝地处偏远,想要一下子凑齐六千人的兵器,恐怕朝廷财政会支应不上……”



“许大人,我没听错吧?”许应这么一说,李云睿愣了一下,诧异地问道,“朝鲜好歹也是一个国家,不会缺这十几、二十万两银子吧?而且据我所知,朝鲜无论是金矿还是银矿,都是无穷无尽……”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601章 当官要给朝廷交钱



第(3/3)页



在李云睿的印象中,朝鲜是一个多金矿、银矿的国家,被称为金银之国。因为后世的北朝鲜经济被美国制裁,为了维持国家经济,北朝鲜就用各种资源换取生活物资,银矿和黄金在其中占比很大,有了大量的黄金,三胖才能过上优渥的日子。



用一句话来形容朝鲜的富裕程度,朝鲜可是“山无无银之山”,这话虽然夸张,但绝对不是无稽之谈。



“呃……”许应听了李云睿的话,有些郁郁,不知道从何说起。



朝鲜多金银这事是无可争议的,这点许应也不能否认,但朝鲜半岛的生产力极其低下,从开采到冶炼效率极低。而朝鲜的经济多处于以物易物的阶段,使用铜钱、金、银的人多是贵族阶层,因此流通范围不广。



新罗、高丽、朝鲜这些政权,开采金银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朝贡,高丽末年,从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二十四年,六年间,大明朝廷要求高丽进贡金银,高丽上贡了10400两黄金,62000两白银,因为没有达到明廷的要求,又进贡了65500匹布和7583匹马来充当金银,活生生地掏空了高丽王室的府库。



李成桂上台之后,多次申明禁令,禁止百姓、官员使用金银,还向明廷申请降低金银朝贡的金额,这事双方一直在扯皮,直到朱棣上台,才把朝鲜岁贡的金额定在了黄金150两,白银700两,就这些钱,朝鲜朝廷都凑不齐……



这不是胡说八道,《朝鲜王朝实录》中,太祖李成桂一朝,曾派兵80人到端州采矿,历时九天,练了4钱黄金;太宗李芳远朝,派兵30人到泰州采矿,历时40天得银4两5钱,金2分。而大明采矿的记录则是派兵千人,历时一年得银28500两,这效率比朝鲜高了百倍不止。空有宝山而不得用,说的就是朝鲜现在的状况。



为了凑齐给大明上贡的金银,李芳远开创性地发明了纳品银制度,京官一品需要献纳银五两,二品4两,三品三两,外官州、府30两,开城留守50两。当官要给朝廷交钱,也是李氏朝鲜前期的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大明小公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锦衣卫佥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锦衣卫佥事并收藏大明小公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