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大庆殿朝会。



上朝之前,吕运喜一再叮嘱:“陛下,朝堂上不能说我,您得说朕,千万得说朕。”



长乐帝不耐烦道:“说不说朕,又能怎地?当饭吃是怎地?当银子用是怎地?”



来到大庆殿,长乐帝坐在龙椅之上,面带笑容看着群臣:“众卿到了,朕也到了,有事就报吧。”



严安清用眼角余光扫视着众臣,稍微抬眼看了看皇帝。



皇帝态度略显戏谑,这是让臣子们少些忌惮和顾虑,只管上奏谏言。



严安清对接下来的流程了若指掌。



按照他为官数十年的经验,接下来肯定先是御史闻风奏事,从浮州决堤之事说起,直指工部有贪赃嫌疑。



而后御史联名上奏,在朝堂之上形成声势。



但御史的口风不可能保持一致,尤其是在廖书鸣这件事情上,御史台有太多人拿了他好处,为他辩解的人,肯定比弹劾他的人要多。



不是因为这些御史讲良心,是因为保不住廖书鸣,他们也可能受牵连。



严安清把视线投向了王彦阳,不用问,第一个奏报的肯定是他,严安清且静静等着接下来的御史台骂战。



可没想到,最先开口的不是王彦阳,是内史令粱玉瑶:



“陛下,臣有本奏!”



严安清心头一凛,这一手棋下的精湛!



先让内史令开口,给大臣们定个方向。



臣子们无论对内史令,还是对玉瑶公主本人,都心存畏惧,聪明的臣子也都能看出来,粱玉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皇帝的想法。



在粱玉瑶的引导下,御史台的骂战肯定不会过于激烈,甚至有可能不会产生骂战,接下来可能会变成对廖书鸣一边倒的声讨。



严安清暗自喟叹:年轻的皇帝,很有手腕,可终究还是年轻。



骂战也好,声讨也罢,我自以不变应万变。



严首辅澹然一笑,对接下来的情势做出了预判:粱玉瑶上奏弹劾廖书鸣,何芳肯定赞同,皇帝肯定也是同样的态度。



皇帝和两名重臣意见一致,内阁肯定不能反驳,接下来必须妥善应对。



严安清的应对策略共分三步。



第一步,把事情应下来,但以仍需查证为由,把拟票耗住。



第二步,上奏重修浮州河堤,让工部担当重任,一来给廖书鸣立功的机会,二来让皇帝不能轻易撤换工部尚书。



第三步,待工部重修河堤之后,再将工部右侍郎及两名主事革职查办,廖书鸣功过相抵,自此大事化小。



三步应对,可称天衣无缝。



严安清神色澹然。



粱玉瑶开始奏报:“内阁次辅空缺多日,臣举荐都察院监察御史王彦阳,担任内阁次辅。”



严安清不澹然了。



他忍不住看了粱玉瑶一眼。



她没有说工部的事情,也没有提工部尚书的事情。



她说的是内阁的事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5)

章节目录

掌灯判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沙拉古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沙拉古斯并收藏掌灯判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