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章千机院



第(2/3)页



“读书习字放能教化万民。一切都离不开治学。这事儿让工部也参合一脚。水利、农具、房屋与民生息息相关,是工部分内之事。”



华自闲忧心:“工部要是反对怎么办?比如说百姓逐利,会造成土地荒芜什么的。”元照好笑:“匠人既不体面又辛劳。你当谁都舍得家里的田产?不到万不得已,没人会舍弃田产另谋他路的。再者说,田地便不会全部集中在当地望族手中,也是好事。”



确实是怎么回事。大齐百姓手中有钱,第一选择便是置办田产。与其让望族官吏掌握大部分田产银钱,还不如将这些分散出去。拥有的人多了,也就造不成更大的威胁了。



尽管只是提高一小部分匠人的地位,可毕竟是挑战长久以来延续的传统。华自闲先找来亲爹端国公商量。



万安山秋狝这段时间,朝中没少讨论增设国子监工科这件事。皇帝看似出门不管,实则在临走前特意召见了卢阁老,直言很支持卢阁老的想法。不过呢,单单只增设工科恐会动摇国本,应该再设立“农科”。



土地才是立国之本,优选良种、农具翻新,才是重中之重。国子监监生乃国之栋梁,不识五谷,将来如何造福一方百姓?国子监不止要设立农学,还要设立农日、农月,只有亲身经历,方才能珍惜。



就在皇帝看似无心不管,实则严密监控引导下,国子监增设工科和农科的事情,被提上日程。



讲学博士和讲义交由是礼部筹办,不拘身份,遴选有才之士,为国培育专治人才。皇帝重视农桑民生,不努力办事跟上皇帝脚步,怎么的?想叛国吗?



这不是华北溟第一次来到徽猷殿,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这里是大齐帝国的核心,是满朝文武最向往之所在。



新帝登基后,迁移理政、宣政两殿,徽猷殿正是成为皇帝与皇贵妃日常起居之所。虽说皇帝同皇贵妃同进同出,不合规矩、有违祖训。



可皇帝不在意,皇贵妃又不是柔弱妇人。话太多,有可能诏狱见。皇帝又不是淫|乱|无|度,何必盯着皇帝的后宫不放呢!



徽猷殿经过两次修缮,完全抹去了前朝的痕迹。原本的宣、理两殿,早已经换成了其他是楼阁,就连平日进出的侧宫门也不复存在。恍惚之间,竟还有些迷路。从未觉得自己老了的华北溟,一时间有些五味杂陈。



领路的小太监发现华北溟落于身后,有些胆怯的叫了声:“华少傅?”华北溟回神,歉意道:“公公请。”



小公公连声道:“不敢,不敢,华少傅客气了。”一面贴心的缩小步子。宫中人谁不知道,华少傅乃是谦谦君子,从未将他们这些残缺之人当下等人看,带着独属于他的尊重与理解。偶尔还能同出身水乡的公公们聊上几句,虽说都是幼时的陈年往事,可同看一眼都嫌脏的达官显贵比,弥足珍贵。



不知从何时起,华北溟从“端国公”变成了“华少傅”。宫中众人以表尊敬,与寄生般的勋贵不同。



还没走到后殿,皇贵妃身边的总管大太监唐宁便迎了出来。“奴才唐宁给华少傅请安,少傅安康。”



华北溟欠身:“唐公公客气了,公公近来身体可好?”唐宁笑没了眼睛:“托少傅福的福,奴才身子骨一向硬朗。娘娘身体也好,秋狝时猎到一头羚羊,高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189章 第189章千机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小宅门大宅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斯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斯礼并收藏小宅门大宅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