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32章 第32章洪钟
第(2/3)页
偏到了会试这一关,屡屡失败,名落孙山。
洪钧乐不甘心,闭门苦读,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抱负。至于家中经营,可有米下锅,一概不过问。
终于在四十六岁那年,考中进士,当了个小小的县尉,带着老妻去上任。此时的洪家,四世同堂,上有老母,下有小孙子。举家搬迁是根本不现实的。
洪钧乐的妻子,原本也没打算跟随丈夫外任,是洪家老母亲坚持要她去的。说她操持家务辛苦,要她跟着去享享福,当官家娘子,家里面不用她挂心,孩子们都孝顺。
高中进士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美好。洪钧乐辗转各地,一直在县丞、县尉、县令之间徘徊,就连相濡以沫的老妻,也病逝于外任,离他而去。
妻子亡故后,洪钧乐辞官扶灵归家。家中老母、孩子们无法接受妻子病故的事实,认为妻子的死与洪钧乐有关,勤苦操劳累的。
洪钧乐本就无法忍受丧妻之痛,再加上亲人的不理解,独自离家前来洛阳谋生。当过小吏、幕僚、教书先生,最后被华北溟请回了华家,安度余生。
洪钧乐年轻的时候孤傲偏激,是个愤青,认为大齐缺了他不行!中年丧妻后,开始关注家庭生活,知道了一顿饭、一件新衣服后背的故事以及价值后,将自己的人生推倒重来。
往日里那个自鸣得意的自己,就像个笑话一般,没什么比过好眼前生活更重要。毕竟,没有今天,明天是不会来的。
真正踏实下来的洪钧乐,不再好高骛远,不再抑郁难平,踏踏实实做着小吏,按时写信回家。等他成为华北溟的幕僚后,总算在洛阳城安顿下来,立刻接家人过来团聚。
这期间,洪钧乐母亲高寿而终,是喜丧。如今的洪家,依旧是四世同堂,踏实、平淡、温馨。
洪钧乐这老头子当官不怎么样,当幕僚倒是非常合格,属于蔫坏型。一生经历也算丰富,并没有被挫折苦难磨平了棱角,反倒是亲人的离世,让他收起尖锐的外壳,变得温和宽宏。
华北溟认为,这种在红尘中打了一辈子滚,依旧能坚守本心的人,才适合当女儿们的老师。还有就是,洪钧乐的学问并不差,教导姑娘们,真的有些屈才了!
洪钧乐打量眼前这位白白嫩嫩的小姑娘,不得不感叹一句:“长得真像!华北溟那张俊俏脸蛋儿后继有人,老夫甚是高兴!”
当事人表示无所谓,真的不用您老人家发表感想!华自闲心理活动有多丰富,表面上便有多安静。关键是吧,这位洪先生的嗓门,是真的大,有回响的那种,振聋发聩!
紧接着,洪钧乐继续说道:“皮囊相像有什么用!这灵气,连十分之一都没用!也是,像华北溟这样的大家,百年难得一见,你们呀,拍马不及!”
夸的毕竟是自己亲爹,华自闲也不好说什么:“老先生可真是性情中人,快人快语。”洪钧乐很受用:“小姑娘有意思!”对于夸奖,华自闲全盘接收:“先生谬赞了!”
洪钧乐拿起华自闲的字迹,问道:“你在模仿谁的字?小丫头片子明明挺有主意的,为何要模仿他人?”
华自闲倒不是为自己辩解:“我没有模仿。只是哥哥教我习字,形成了习惯,难免有些相似。”
(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32章 第32章洪钟
第(2/3)页
偏到了会试这一关,屡屡失败,名落孙山。
洪钧乐不甘心,闭门苦读,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抱负。至于家中经营,可有米下锅,一概不过问。
终于在四十六岁那年,考中进士,当了个小小的县尉,带着老妻去上任。此时的洪家,四世同堂,上有老母,下有小孙子。举家搬迁是根本不现实的。
洪钧乐的妻子,原本也没打算跟随丈夫外任,是洪家老母亲坚持要她去的。说她操持家务辛苦,要她跟着去享享福,当官家娘子,家里面不用她挂心,孩子们都孝顺。
高中进士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美好。洪钧乐辗转各地,一直在县丞、县尉、县令之间徘徊,就连相濡以沫的老妻,也病逝于外任,离他而去。
妻子亡故后,洪钧乐辞官扶灵归家。家中老母、孩子们无法接受妻子病故的事实,认为妻子的死与洪钧乐有关,勤苦操劳累的。
洪钧乐本就无法忍受丧妻之痛,再加上亲人的不理解,独自离家前来洛阳谋生。当过小吏、幕僚、教书先生,最后被华北溟请回了华家,安度余生。
洪钧乐年轻的时候孤傲偏激,是个愤青,认为大齐缺了他不行!中年丧妻后,开始关注家庭生活,知道了一顿饭、一件新衣服后背的故事以及价值后,将自己的人生推倒重来。
往日里那个自鸣得意的自己,就像个笑话一般,没什么比过好眼前生活更重要。毕竟,没有今天,明天是不会来的。
真正踏实下来的洪钧乐,不再好高骛远,不再抑郁难平,踏踏实实做着小吏,按时写信回家。等他成为华北溟的幕僚后,总算在洛阳城安顿下来,立刻接家人过来团聚。
这期间,洪钧乐母亲高寿而终,是喜丧。如今的洪家,依旧是四世同堂,踏实、平淡、温馨。
洪钧乐这老头子当官不怎么样,当幕僚倒是非常合格,属于蔫坏型。一生经历也算丰富,并没有被挫折苦难磨平了棱角,反倒是亲人的离世,让他收起尖锐的外壳,变得温和宽宏。
华北溟认为,这种在红尘中打了一辈子滚,依旧能坚守本心的人,才适合当女儿们的老师。还有就是,洪钧乐的学问并不差,教导姑娘们,真的有些屈才了!
洪钧乐打量眼前这位白白嫩嫩的小姑娘,不得不感叹一句:“长得真像!华北溟那张俊俏脸蛋儿后继有人,老夫甚是高兴!”
当事人表示无所谓,真的不用您老人家发表感想!华自闲心理活动有多丰富,表面上便有多安静。关键是吧,这位洪先生的嗓门,是真的大,有回响的那种,振聋发聩!
紧接着,洪钧乐继续说道:“皮囊相像有什么用!这灵气,连十分之一都没用!也是,像华北溟这样的大家,百年难得一见,你们呀,拍马不及!”
夸的毕竟是自己亲爹,华自闲也不好说什么:“老先生可真是性情中人,快人快语。”洪钧乐很受用:“小姑娘有意思!”对于夸奖,华自闲全盘接收:“先生谬赞了!”
洪钧乐拿起华自闲的字迹,问道:“你在模仿谁的字?小丫头片子明明挺有主意的,为何要模仿他人?”
华自闲倒不是为自己辩解:“我没有模仿。只是哥哥教我习字,形成了习惯,难免有些相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