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周裔小朋友也不甘示弱:“黏黏姐,黏黏姐……”叫了半天,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可能单纯觉得有意思吧。
四个小娃娃笑成一团,李老夫人怕他们从塌上滚下去,起身护着。李御史夫人、李五娘子将孩子们分开。
华自闲歉意一笑,跑到华家姑娘下手老实坐好,李周棠依依不舍回到祖母身边,听话不去闹□□母。
李敬明夫妻思念儿女,在福建也稳定了下来。春节的时候写信回来,想将儿女接到福建,跟他们一起生活。
李御史夫妇舍不得孩子们,更加心疼不能和父母团聚的孩子们。李家已经决定,等到三、四月分,天气暖和一些,由李五郎护送两个孩子南下福建。
李周棠和华自闲两位小朋友,很珍惜剩余不多的相处时光。山高水远,再见面不知是何年月。
李周棠、李周商两姐弟,很有可能在父亲外任途中婚嫁。就像幽州留守李执明的长子、次子一样,成为了镇边的武将,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再回洛阳。
泽恩堂的热闹散去。华自闲跟着姐姐们到致远居小坐。刚刚一进正堂,华令禾迫不及待问道:“你和李家人很熟?”
华自闲寻张椅子座好,皱着脸道:“大姐姐,我渴了。”华令柔马上吩咐侍女送来羊乳,华自闲咕咚咕咚喝饱了:“李五叔是听雨蹴鞠队的原始成员。”
李家四郎、五郎曾是正行书院的学生。准确来说,李崇明至今依旧是正行书院的学生,爱玩、爱闹、爱交友,最崇拜为《水经》作注的郦道元,平生愿望是踏遍万里山河,写本《大齐山河志》,成为当代郦道元。
“家里……白园有跑马场,哥哥专门改建了一下,可以打马球也可以蹴鞠。李五叔经常来白园训练,时间长了,棠棠和阿商也过来跟着凑热闹。李五叔和哥哥脾气相投,最喜欢对着《水经注》畅想未来。对了,五婶婶是五叔自己求来的。五婶的爷爷是工部的一位笔帖式,五婶的父亲是一位举人,从年轻的时候开始走遍大齐河山,写了很多游记。五婶年纪大了一些,便带着妻女一起出行。直到五婶十五岁,为了五婶的亲事,才回的京城。看到五婶过得好,五婶父母再次踏上旅程,说是要去云贵、安南国看看。对了,五婶的父亲还想出海去见识一下海的尽头。五叔说了,五婶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
李五郎的妻子徐氏,比丈夫年长三岁。徐家没真想过高攀阁老幼孙,还是看在李家真心求娶的份上,才答应嫁女儿。
华自闲想到哪里说哪里:“李五叔一心只想追寻郦道元的脚步,写本传世的《大齐山河志》出来,四书五经都不爱读。李阁老寻了一本治河官的书札回来后,五叔迷上了治河,嚷嚷要去工部都水清吏司,这才收了心思,闭门苦读。别看五婶婶温温柔柔的,骑术可好了,还会武,还能打山贼!阿裔傻兮兮的,话不多,喜欢九连环、鲁班锁,会动的小木偶什么的。棠棠活泼,最崇拜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19章 第19章李家
第(3/3)页
五婶婶,弹琴绣花都不爱,喜欢蹴鞠,不喜欢颜色鲜亮的衣服。阿商是个小学究,因为自己是弟弟不是哥哥哭过鼻子。嘴硬心软,很爱护棠棠的。李阁老夫人牙口不好,不喜喝粥,喜欢加了糯米、薄荷的绿豆汤,喜欢吃冰糖酥酪,还喜欢饮羊乳。李阁老的话,李阁老曾经在陕西任职,喜欢吃一种硬邦邦的馍,不喜欢太精细的食物。别看李御史一副铁面无私的模样,内里其实怕老婆。我有一次和棠棠他们玩捉迷藏,无意间瞧见李御史夫人和李御
李周裔小朋友也不甘示弱:“黏黏姐,黏黏姐……”叫了半天,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可能单纯觉得有意思吧。
四个小娃娃笑成一团,李老夫人怕他们从塌上滚下去,起身护着。李御史夫人、李五娘子将孩子们分开。
华自闲歉意一笑,跑到华家姑娘下手老实坐好,李周棠依依不舍回到祖母身边,听话不去闹□□母。
李敬明夫妻思念儿女,在福建也稳定了下来。春节的时候写信回来,想将儿女接到福建,跟他们一起生活。
李御史夫妇舍不得孩子们,更加心疼不能和父母团聚的孩子们。李家已经决定,等到三、四月分,天气暖和一些,由李五郎护送两个孩子南下福建。
李周棠和华自闲两位小朋友,很珍惜剩余不多的相处时光。山高水远,再见面不知是何年月。
李周棠、李周商两姐弟,很有可能在父亲外任途中婚嫁。就像幽州留守李执明的长子、次子一样,成为了镇边的武将,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再回洛阳。
泽恩堂的热闹散去。华自闲跟着姐姐们到致远居小坐。刚刚一进正堂,华令禾迫不及待问道:“你和李家人很熟?”
华自闲寻张椅子座好,皱着脸道:“大姐姐,我渴了。”华令柔马上吩咐侍女送来羊乳,华自闲咕咚咕咚喝饱了:“李五叔是听雨蹴鞠队的原始成员。”
李家四郎、五郎曾是正行书院的学生。准确来说,李崇明至今依旧是正行书院的学生,爱玩、爱闹、爱交友,最崇拜为《水经》作注的郦道元,平生愿望是踏遍万里山河,写本《大齐山河志》,成为当代郦道元。
“家里……白园有跑马场,哥哥专门改建了一下,可以打马球也可以蹴鞠。李五叔经常来白园训练,时间长了,棠棠和阿商也过来跟着凑热闹。李五叔和哥哥脾气相投,最喜欢对着《水经注》畅想未来。对了,五婶婶是五叔自己求来的。五婶的爷爷是工部的一位笔帖式,五婶的父亲是一位举人,从年轻的时候开始走遍大齐河山,写了很多游记。五婶年纪大了一些,便带着妻女一起出行。直到五婶十五岁,为了五婶的亲事,才回的京城。看到五婶过得好,五婶父母再次踏上旅程,说是要去云贵、安南国看看。对了,五婶的父亲还想出海去见识一下海的尽头。五叔说了,五婶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
李五郎的妻子徐氏,比丈夫年长三岁。徐家没真想过高攀阁老幼孙,还是看在李家真心求娶的份上,才答应嫁女儿。
华自闲想到哪里说哪里:“李五叔一心只想追寻郦道元的脚步,写本传世的《大齐山河志》出来,四书五经都不爱读。李阁老寻了一本治河官的书札回来后,五叔迷上了治河,嚷嚷要去工部都水清吏司,这才收了心思,闭门苦读。别看五婶婶温温柔柔的,骑术可好了,还会武,还能打山贼!阿裔傻兮兮的,话不多,喜欢九连环、鲁班锁,会动的小木偶什么的。棠棠活泼,最崇拜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19章 第19章李家
第(3/3)页
五婶婶,弹琴绣花都不爱,喜欢蹴鞠,不喜欢颜色鲜亮的衣服。阿商是个小学究,因为自己是弟弟不是哥哥哭过鼻子。嘴硬心软,很爱护棠棠的。李阁老夫人牙口不好,不喜喝粥,喜欢加了糯米、薄荷的绿豆汤,喜欢吃冰糖酥酪,还喜欢饮羊乳。李阁老的话,李阁老曾经在陕西任职,喜欢吃一种硬邦邦的馍,不喜欢太精细的食物。别看李御史一副铁面无私的模样,内里其实怕老婆。我有一次和棠棠他们玩捉迷藏,无意间瞧见李御史夫人和李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