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但万万没想到,今年的自发移民人数突然猛增,无数大明境内、安南、暹罗、马来半岛,以及南洋地区华人搭乘各种船只,不畏艰辛,漂洋过海来到汉洲本土,以期谋得一份温饱或者一份富贵。



随着二十多年发展,齐国迅速崛起于汉洲大陆,并在南洋地区拥有绝对的影响力,两次击败强大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仅凭数千人在大陆沿海地区,就能撬动和影响大陆局势,还数次挫清虏于战阵之上,建立了齐国赫赫不败武功。至于周边的安南、柬埔寨、吕宋、琉球,日本,乃至南洋地区众多土邦王国,更是都曾领教过齐国的兵威之锋,使得无人敢再小觑齐国的实力。



十余年来,随着齐国势力慢慢渗透和影响整个南洋地区,无数人不仅知道齐国兵威之盛,而且还听说其国中富庶,人人都能吃饱饭,穿暖衣,有房屋住,以及会分得一块能传诸于子孙的土地。加上更有传言,汉洲本土有金山数座,遍地都是金银,要不然齐国如何会这般快速崛起?



怀着一份对财富的憧憬,对改变生活的梦想,对安定富足生活的愿景,无数大明境内的难民和散居南洋地区的华人,想方设法地搭乘一艘艘商船或者简陋的渔船,义无反顾地往南方驶来。



面对数万自发移民而来的汉人,齐国沿途各地补给点和本土移民接收官员,自然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三十五章 国债



第(3/3)页



有理由拒绝他们的到来,并且还继续按照正常的移民运输和接待标准,予以非常尽心地安置和照顾。



如此一来,这些自发移民就占用了不少移民费用预算,以至于政府财政不得不额外拿出了三十多万汉洲银元,来应对这些多出计划外的新增移民。



以齐国百万人口规模,众多的工坊厂矿,以及繁荣的海外贸易,使得政府每年财政收入达六百多万汉洲银元(折合白银约七百五十多万两),相较于亡国时的崇祯朝财政总收入不到400万两白银(当然,明朝还有价值近两千万两白银的实物税收入),可谓财政充裕至极。



但齐国财政花费的大头--移民费用,每年预算支出却是在两百六十万左右,占了四成的财政收入。尽管移民运输的主体都是政府控制下的运输商社所为,但每个移民从登船运输开始,到二次移民转运、地方安置和后续的各项生活物资补贴,所需支出的费用达二十到二十五块汉洲银元,成为齐国内阁政府最大的财政支出费用。



齐国内阁的财政,除了个别年份稍有盈余外,基本上每年都是财政赤字,使得政府至今为止,已经负债三百多万汉洲银元,并且还隐隐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经过二十多年的政府运行,大多数官员已对货币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多少有些研究了,知道国内市场不能一味地投放过多的货币,以弥补政府越积越多的赤字。虽然,汉洲本土发现了几座储量丰富的金银矿,尤其是数年前平灭了位于东北内陆地区所谓的大明王国后,据有山阳堡(今澳洲芒特艾萨市)那座超级银矿(著名的坎宁顿银矿),理论上可以为政府提供数之不尽的金银。



但是,以齐国区区百万人口,据有如此多的金银又有何用?正如大王所说,金银不过是一种具有一定价值的货币,是用于物资交换的媒介手段,每个人最终享用的,仍旧是实实在在的各类生产和生活物资。再者说了,在汉洲大陆周边地区,能提供丰富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国家只有齐国本身,完全无法做到那种豪气地买买买模式。



“所以,这汉洲大钱庄给出的建议,发行政府国债,就是解决目前财政危机的唯一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1635汉风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重庆老Q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重庆老Q并收藏1635汉风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