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俄国人来到这里时,就惊奇地发现在精奇里江沿岸的村庄都是由宽敞的木头房子组成的,房子的窗户用油纸糊住。当地的达斡尔村落人口稠密,他们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寨堡里储存着大量的粮食和豆类,有许多牲口和家禽。达斡尔人还普遍穿着丝绸和棉布衣服,很明显,这是他们用毛皮同南方的鞑靼人交换来的。



库拉科夫部署手下开始捕捉人质,勒索毛皮和粮食,以便补充远征队所需的物资。从人质那里,库拉科夫获得了更多的阿穆尔河下游的情报。



“结雅河、石勒喀河、松花江、阿穆尔河以及其它支流沿岸,没有银矿和其它矿藏,也没有染绸缎的蓝色染料。这里所有的银器、绸缎、铜器和锡器是从可汗那里运来的,使用貂皮换购的。”



“我们向可汗(满清)进贡,如果不纳贡,可汗会派遣军队前往结雅河和石勒喀河进行征伐。每年征伐三次,每当战斗打响,车辚辚,马萧萧,可汗大军多达一千、两千甚至五千人。”



库拉科夫抓了几个有头有脸的达斡尔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十四章 渤海国?



第(2/3)页



头人做人质,强迫他们的族人缴纳更多的实物税。哥萨克把他们用锁链穿起来,进行残酷的折磨。



库拉科夫经过审问,得到了精奇里江中下游以及相邻的满洲土地的第一手情报,还搜集到了精奇里江左岸的一条大支流——谢列姆贾河的准确情报。



库拉科夫还搜集到了许多有关久切尔人(俄国人对东海女真部的泛称)的信息。久切尔人生活在精奇里江和牛满江(布列亚河)流域,和达斡尔人关系密切,属于索伦部。他们的语言和满洲一样,但当时还未被纳入满洲共同体。清军入关把绝大部分人口带走后,“边缘化”的久切尔人便被留了下来。



久切尔人那里物产丰富,饲养着许多马、牛、羊和猪,森林里山猫和狐狸也很多。他们进山猎取黑貂,从帐篷里出来,一天就能猎到10多只貂。他们猎貂的方式和西伯利亚大森林里的土著民一样,主要使用弓箭,但也有人使用猎网和捕兽器捕捉。



从精奇里江往下游走,居住着定居的久切尔人。他们种植粮食,饲养牲口。那条精奇里江水量充沛,盛产各种鱼类,两岸还有黑貂和其他珍禽异兽。



哥萨克还打探到,如果顺着精奇里江而下,进入黑龙江,在靠近大海的地方居住着纳特基人(即今日的赫哲族)。他们也是定居民族,不种粮食,以捕鱼为生。



在去年3月,库拉科夫等一行远征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尼布楚。



在尼布楚休整数月后,“中国达斡尔地区阿穆尔河督军”巴什科夫又命令亚康卡·库拉科夫带领五十余哥萨克前往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勃利堡,以支援这处数年前才建立的据点,顺便继续完成探查阿穆尔河下游的任务。听说,那里遭到了当地土著人的袭击,不到两年的时间,先后损失了三十多人。



临行前,巴什科夫任命库拉科夫为新的勃利堡督军,以替代那个无能而又懦弱的前任“胆小鬼”。



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库拉科夫终于在冬天来临前,抵达了勃利,在与那个前任“胆小鬼”督军做了简单交接后,库拉科夫便成为这座拥有一百二十多人的据点的最高指挥官。



在这个严寒的冬天里,库拉科夫命令勃利堡的一百余哥萨克武装人员分批扫荡周边村寨部落。令人欣喜的是,他们的收获非常丰富,一共攻破了大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1635汉风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重庆老Q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重庆老Q并收藏1635汉风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