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发酵的方法,以至于让土地的生产效率缓慢下降。根据统计,欧洲很长一段时间内,种子和粮食的产出比才5倍左右,甚至只有两三倍,这种不种的,好像都没什么意思了,每年留完种子后,就没几口吃的了。而中国呢,从隋唐时期的产出比就至少在20倍以上,这种地才划算。



所以欧洲自古人口少,就是因为气候不适合粮食作物、土地又不好耕种,然后还不懂“做屎”的手艺,所以产量上不去,也就养活不了太多的人口。



广宁堡位于爪哇岛西北边缘,本来就有火山灰覆盖,土地较为肥沃,可勤劳的移民们仍旧不断将各种积肥和来自狗儿岛(今澳洲圣诞岛)的磷酸矿往开垦出的耕地里堆积,再加上细心的打理,这地里的庄稼自然要比附近土人农田里作物长势更为喜人。



按照此前与万丹素丹王国签订的租借合约,广宁堡租借时间早在三年前便已到期。为此,齐国曾派了代表与万丹素丹国商议,将租约延期至十年。



可出于对齐国势力的忌惮,万丹国的素丹死活不同意,坚持要求齐国退出广宁堡,恢复万丹的“国土完整”。



好容易在巽他海峡占据了一处要点,控制了通往汉洲本土的关键航道,齐国如何会轻易再将到嘴的“肉”吐出去?



为此,打着租借展期谈判的借口,齐国直接赖在广宁堡了,并且还将控制范围稍稍向北扩展了数公里范围。当然,展期谈判期间,咱们租金还是要交的,每年十月,都会准时地派人将五百块汉洲银元送到万丹城。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万丹不愿意齐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二九九章 郁闷的英国人



第(3/3)页



国租借广宁堡,坚决要求退出万丹领土,对于租借地的展期谈判也是不予回应,但对于每年送来的“租金”,却是径直收下,丝毫未予拒绝。



既然如此,齐国也就心安理得的继续经营广宁堡,陆续修建了永固码头、军备仓库、警戒哨所,以及大量的民用和商用设施,同时,还陆续增加汉人移民,开垦耕地,俨然要将此地建设成一个永久的军事据点。



3月7日,英国东印度公司高级对外事务代表卡斯珀·威尔斯和一众随行人员,搭乘了一艘汉洲商船,准备前往这个神奇的南方新大陆国家,向他们发出来自英格兰共和国的声音。



------------------------



3月25日,巴达维亚,总督府。



“先生们,据万丹传回来的消息,已经证实,那些英国人于半个月前,去往汉洲本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第十二任总督基恩·马特塞克(此君是荷属东印度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督,1653--1678年)神情凝重地说道:“你们认为英国人会和汉洲人缓和彼此的关系,并建立正式的商贸关系吗?”



可怜的第十一任总督卡尔.维尼瑞尔仅在位三年,便于1653年患上了可怕的疟疾,死在了任上。基恩·马特塞克遂于阿姆斯特丹高级经理任上,转升巴达维亚总督,接过了日渐繁荣汉荷贸易,并在与汉洲的密切合作下,压缩了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印度的市场空间,继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公司在印度地区的商业利益。



如今,这些讨厌的英国人竟然派出了一个贸易代表团队,前往汉洲本土,面见汉洲的国王和内阁政府,试图要建立正式的贸易关系。如此做法,岂不是在挖我们东印度公司的墙角。万一他们对上了眼,抛开我们荷兰人,转而进行密切合作,这对东印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1635汉风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重庆老Q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重庆老Q并收藏1635汉风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