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的态度和做法。但是,相对而言,“博读”却更能启发民智,广博的知识和通达的见闻,会使读书人更自由、独立,甚至由此得到某种精神上和思想上的启蒙。



启蒙与阅读都必须经由个人独立完成,因此社会的某种启蒙运动,其实也是一种阅读运动,一种解放思想的运动。不论是欧洲的先知,还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或者哲学家,他们灿若群星,以笔为剑,以书为刀,为近代(或现代)文明开光,为无数民众觉醒而启蒙。



齐天作为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要努力将陷入黑暗中的华夏民族重新带到光明的世界,为华夏民族继续保持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深知启蒙民众,引导国民意识,建立民族概念,树立近代国家雏形,是一件多么艰巨而又非常有必要的事项。



启蒙,是对人的文明驯化,是关于现代和民族的精神操练;没有启蒙,就永远不能从精神上进入近代(或现代),更不会有民族和国家的进步。一个未经启蒙的国家和民族,即使物质上实现了近代化,其精神也停留在黑暗的中世纪(或愚昧时代)。



不过,在齐国境内,所有的文化,所有的思潮并非都可以不受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二七九章 齐国的文治



第(3/3)页



限制的传播和扩散。在内阁政府部门中有一个不太起眼的机构--民调处。这个部门除了有反谍功用外,国内任何言论和书籍出版也都会受到它的审查和监督。但凡有反对国王、反对内阁、反对齐国政权统治的合法性,以及有煽动暴力反抗的言论和书籍,都是被严厉禁止的,甚至会被逮捕和审判。



自古以来,权力与知识就是对立的,权力是野蛮的垄断的封闭的,知识则是文明的分散的开放的;权力来自暴力,但权力的合法性却来自知识。“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思想从来没有远离过政治,早在印刷书诞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图书审查;文字与“文字狱”的历史一直难分彼此。



齐国虽然没有秦皇的“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的焚书坑儒之暴行,也没有我大清“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的滥造文字狱,更不曾有“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的恶劣行径,但多多少少会对民间舆论进行把控,积极主动地掌握“主流意识”的宣传。



“此乃邸报?”黄宗羲从方以智手里接过一份报纸,好奇地打开。



“这是我齐国文教部主持发行的《大公报》。”方以智解释道:“此报,每旬发布一期,传诸于汉洲本土和各海外领地。其中,主要刊印境内外各类重大时事,以及本土和海外领地最新发展情况,甚至还有不少普通民生琐碎小事。如此,使得国中百姓对天下大事,都能有初步了解和获悉。”



“《大公报》?”黄宗羲看到这份四开的报纸题头几个大字下面有一行小字“公开、公正、公平,是为大公。”



报纸上的内容主要刊登了最新境内外的消息,有齐国内阁政府颁布的《民法通典》下发全国,有桂州(今澳洲珀斯市)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再创新高,也有海外领地吕宋发生的土人战争,更有来自大明的消息,去年八月,孙可望、李定国分别在滁州、高邮遭到清军骑兵的机动打击,双双失利,不得不退回长江南岸;报纸的末版上面,甚至还有来自西洋的部分消息,如有关英荷大战的消息,奥斯曼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纷争……



“这报纸,虽然只有寥寥几页,数万言,但却涵盖了众多海内外大事,让人读罢,不免为之眼界大开呀!”黄宗羲草草浏览了几页报纸,然后不动声色地将其折叠成卷条状,塞入袍袖,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1635汉风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重庆老Q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重庆老Q并收藏1635汉风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