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洲本土,别人却都不稀罕搭理他们。



在去年十月,清军驻德州的一股蒙古马队遭遇到永初朝廷的侦骑,一番激战后,斩杀数人,俘获五人,其中赫然就有两名身着黑色军服的齐国军兵,这令德驻州清军八旗蒙古都统大喜过望,终于逮着几个齐国士兵活口。



然后,在经过一番刑讯后,更让驻德州的清军将领欣喜若狂的是,俘虏的齐国官兵当中,其中一人竟然是那个齐国伪王的小舅子罗守璋,这令清军上下若获珍宝。当即着人将罗守璋一路押送到北京,向摄政王请功。



北京诸多八旗权贵闻知,俘虏了齐国重要人物,纷纷前来观看。当即有人建议,直接将罗守璋明正典刑,当众斩首于宣武门外的菜市口,以警示齐国。



但多尔衮却否决了这个提议,他接受几名汉人官员的建议,准备以此为契机,派出使者前往登莱,准备与那个齐国私下接触一番。看能否通过许诺一些条件,让对方撤出对永初伪明朝廷的支持,不再干涉我大清攻掠山东、登莱,以彻底解决京畿之侧的威胁。



经过数年的互相攻伐,清廷也渐渐明白了一点,夺山东,攻登莱,最大的威胁就是这番邦小国--齐国。他们是铁了心的与我大清作对,除了给那永初伪明朝廷提供大量军械物资,还直接以舟师袭扰我大清后方,在北方沿海之地,纵横往来,让人防不胜防。



为了避免辽东后路再被明齐联军袭击,多尔衮不得不在辽阳、沈阳派驻了四千骑兵和两千汉八旗步兵,对于北京之侧的天津,也驻有蒙古马队五千余人。这些布置,极大地牵扯了清军本来就比较薄弱的兵力,使得在国内各个战场八旗兵力更趋紧张。



而且,为了防止永初伪明朝廷击破济南、德州,往北攻河北,威逼北京,清军还在正定(今石家庄市)、保定两地分别布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二一三章 大清使团(二)



第(3/3)页



置了三千八旗兵马,而北京城中,更是驻扎了五千精锐的满洲八旗军兵,以居中策应周边形势。



可以说,因为登莱的存在,牵制了清军两万余精锐兵马,被多尔衮一直视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但三次攻打登莱,均遭到惨败,损兵无数,再加上登莱特殊的地形,在齐国强大的舰队配合下,永初伪明小朝廷居然防守得游刃有余,还不时地打出一波反击,让清军头疼无比。



若是能说服那个海外小邦--齐国停止援助永初伪明朝廷,撤出舰队和武装人员,想必在强大的八旗军兵攻势下,应该可以轻易攻占登莱地区,彻底覆灭永初伪明小朝廷。



待派去的使者回报多尔衮,那驻登莱的齐国军将,只是受命本土齐王的命令,驻守登莱沿海,扶助永初朝廷,继续维持大明政权的存在。至于接受我大清开出的条件,停止援助登莱明军,他们是没有自主权力的。



既然要与这齐国接触,那莫如直接派出一个使团前往那个齐国所在的汉洲大陆,当面与那齐国大王商谈。如今,我大清席卷天下,占据了大半江山,登莱的永初小朝廷能给出的条件,想来我大清也能给,甚至还可以比他们更加丰厚。只要齐国肯退出登莱,停止支持伪明,就算给齐国许些小利,那也比僵持于目前局面,要积极主动一点不是。



外藩小邦,无非是想获取一些中原物产,或者金银钱财之类的,听说他们还在不断从大陆转运许多移民到他们的本土。这些东西,我大清都可以统统给你们。即使你们索要的条件高一点,但也不是不可以谈,只要你不再干涉我大清统一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1635汉风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重庆老Q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重庆老Q并收藏1635汉风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