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这时代的开矿,其实危险系数极高,就是拿人命填。



“京营库中有棉布,五十四万余匹,棉花十一万斤!”



“中都卫所,棉布二十七万八千匹,棉花五万六千斤!”



“辽东卫所士卒,十万二千一百八十二人,有棉布四十三万匹,棉花三十六万七千斤。”



“嗯?”看到这里,朱允熥眼神一缩。



“四叔的家底,可是不少,光是棉布就是四十多万匹?”



棉布比真金白银还值钱,老爷子起家的地区就是中国最善于织造棉布的地区。而棉花棉布正是目前大明经济的命脉所在,也是对周边藩国最大的技术优势。



棉布,也是一直是江南代替银钱用来交税的必需品。



衣食住行,衣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洪武二十三年,蓝玉出征塞外,十九万大军大胜回朝的时候,赏赐棉布三十余万匹,引得近二十万大军山呼万岁,深宫之中,都能听到外面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布,就是钱。



一匹布,足够一个职业军人,一年家庭的吃用。



暂时放下这些,朱允熥继续往下看。



“军费来源开支明细!”



“两江两淮盐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31章 名单



第(2/3)页



税,折每年一千二百余万两,分发九边京营,及五军都督府工匠,矿山等处。”



“总计天下税粮,共二千九百四十三万余石。浙江二百七十五万二千余石,苏州二百八十万九千余石”。



“苏州这么多?”



朱允熥有些惊诧,苏州一地的税粮,竟然超过了最富裕的浙江整个行省。



不过想想,随即释然。



老爷子不大喜欢江浙之人,尤其是苏州人。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人当年支持的可是张士诚,尤其是苏州百姓,在张士诚死之后还给他建祠堂,民间私下称张王。



所以洪武开国至今,老爷子年年多有免除天下两税的德政,但是对于苏州以及原来张士诚根据地的赋税,却从没有减过,而是一直加。



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地方太有钱。



他们的钱还是来源于棉花棉布,江浙之地,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地为天下棉布产地的中心。毫不夸张的说,这里产出的棉布总和,超过了这个时代,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而且这些地区还不是传统的男耕女织,是由商人牵头,设置棉布厂,雇佣织布工人,甚至许多妇女也抛头露面出来工作。



小厂数十人,大厂上千人,每日清晨而起工至半夜。半夜之后,第二班工人继续上阵,人停织布机不停,彻夜织做。



这些地方的赋税统一用棉布代替,由此可见他们的富到了什么地步。



老爷子天生对于太有钱的人,没啥好感,这是事实。



不但对这些地区加税,而且限定这些地区的有钱人,不得出来科考做官。



乍一听,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我祖父是朱元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岁月神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岁月神偷并收藏我祖父是朱元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