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星云?他的那一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鸣州诗不是在前面刊印了吗?我越翻越回去了?”



可这种狐疑还没有来得及放下,那诗的标题便醒目的映入眼帘。



“相思!”



看到那标题,所有找到这一首诗的读书人纷纷明白,这是选择了今年科举试题中的‘相思情’。



但问题的重点不在此!



“他李星云的科举甲等诗?是一首鸣州诗!!!”



“谁说他的诗是出县诗来着?这可是一首鸣州级的诗!”



“一个月内双鸣州!圣人之姿!圣人之姿啊! ”



“什么一个月内,这诗可是科举当天所作!距离那一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才不过三天而已!!三天内双鸣州!”



对于读书人来说,三天两篇鸣州级的诗,那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天人之才!”



“圣人之姿!”



“此子日后必定封圣!”



大唐文道在这一日,得天下读书人发出无数感慨。



战诗不易得,更何况知道是鸣州级的诗后,更不敢想象一首鸣州级的战诗能在童生科举考试中出现,他们不敢奢求。



但这一首相思,究竟是怎样的妙,能抵达鸣州级!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鸣州诗之所以被称之为鸣州,是因为这种诗很容易引起共鸣。



都不用特别懂得儒学的人,哪怕是武夫,也能在听到鸣州诗词后,一拍大腿叫着卧槽!牛逼!



而观览文道的读书人,常年接受艺术气息的熏陶,如何能不一眼看透其中妙处?



“此诗写相思,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红豆的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首句写红豆产地;次句以“发几枝”一问,语极朴实,而又极富形象性,设问自然,则暗逗情怀;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点明其相思属性,且用一“最”字推达极致,则“多采撷”的理由自见,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全诗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



现场一位举人当即对此‘相思’一番推崇起来。



学无前后,达者为先!



只针对于诗词文章而言,不管是举人还是大学士,对于能出县及以上的诗,哪怕是童生所作,他们也会推崇。



毕竟他们推崇的是诗,又不是认原作者当祖宗,不掉块肉。



“谁可领悟此篇相思?为大家一展其中效用?”



书铺当前,无一人应答。



“可有一人?”有人再次高声询问。



仍旧是无一人上前。



人人皆是读书人,可却无一人敢在当众去参悟‘相思’。



众人有些失望,在场有不少儒家八品秀才,作诗不如一名新晋童生便罢了,如今连领悟其中真谛都难以做到,实在是羞煞旁人!



鸣州诗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大夏读书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小小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小姿并收藏大夏读书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