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杀机
第(1/3)页
这是元衡执政五年以来的至暗时刻。
战东越,拒北赵,开科举,任女官,废宰相,立新法……这一件又一件的大事在她的运筹帷幄之下有惊无险地尘埃落定,大周安全度过了最为风雨飘摇的几年,并且逐渐焕发新生。
而这五年带给她的不仅仅是地位的稳固,还有力挽狂澜的巨大成就感,更让她确信自己没有辜负命运的安排和天生的才智。
再没有人比自己更适合这个位置了,而天下正是需要她这样的明主!
可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发展和唾手可得的圆满结局只可能出现在流传于街头巷尾之中的传奇故事里。
来自深渊之下霎时汹涌喷啸的阴谋诡计,铺天盖地袭来,伸出罪恶的爪扼住她的咽喉。
元衡在自鸣得意之时差点忘记明里暗里有多少人觊觎她苦苦辛劳打拼出来的胜利果实,又有多少人在这几年里将她恨之入骨,日夜处心积虑着要把她好不容易为女人谋到的一星半点福利统统抢回来。
所以在她要封赤云的时候他们终于坐不住了。
信王一家是死在种种巧合和悲剧之下,但就算没有了元氏这张虎皮大旗,难道他们就不敢谋逆了吗?
眼前之人凝望着自己,元衡沉痛而难舍地闭上了双眼,阻断了视线的交流。
相识近十载,曾冷眼相看,曾情谊甚笃,曾生离死别,曾针锋相对,但如今元衡把逐鹿剑横在夏侯雍颈侧,问他有没有想过二人会有这样的结局。
她不是在问他,而是在告诉他,如果出于形势所迫,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刻,她会毫不犹豫地牺牲掉他!
还不到一个时辰内,元衡已经做了两次艰难的抉择,她清楚地知道元诺的事与夏侯雍无关。
她更知道这是离间计,但假如真有被逼无奈的那么一天,她一定会亲自动手。
利剑逼喉,这不是死亡离夏侯雍最近的一次。
她的难舍和她的冷酷都给了他,他看得分明。
夏侯雍若是反抗,则正中敌人下怀,说明他真有反意,而他沉默着将决定权交给元衡,是因为他相信她。
他以生命作为信任赌注。
剑锋在秋夜的凉风中格外寒气逼人,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如雕像般沉默的元衡,盯着那一柄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利剑,它在这一刻彰显着作为兵器最露骨、最直白的含义——判人生死、杀人见血。
“臣请殿下三思!”兵部尚书李彦出列,“人证未至,还请殿下从严、从公处理,否则难以给东南百姓和将士们交代啊!”
东越战场上一同出生入死的情义果然非同凡响,以至于多年后李彦第一个站出来替夏侯雍求情。
除了同上战场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令李彦心寒。
若是一个为她鞍前马后的人因旁人的一句话而被她亲手杀掉,而这个人更是她的枕边人,是她女儿的生父,那在下面担惊受怕的大臣又会怎么想?
他们尚不能做到夏侯雍那样平定边疆,为大周皇室立下汗马功劳,又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换来冷血狠辣的元衡的信赖呢?
那还有谁敢效忠于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第(1/3)页
这是元衡执政五年以来的至暗时刻。
战东越,拒北赵,开科举,任女官,废宰相,立新法……这一件又一件的大事在她的运筹帷幄之下有惊无险地尘埃落定,大周安全度过了最为风雨飘摇的几年,并且逐渐焕发新生。
而这五年带给她的不仅仅是地位的稳固,还有力挽狂澜的巨大成就感,更让她确信自己没有辜负命运的安排和天生的才智。
再没有人比自己更适合这个位置了,而天下正是需要她这样的明主!
可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发展和唾手可得的圆满结局只可能出现在流传于街头巷尾之中的传奇故事里。
来自深渊之下霎时汹涌喷啸的阴谋诡计,铺天盖地袭来,伸出罪恶的爪扼住她的咽喉。
元衡在自鸣得意之时差点忘记明里暗里有多少人觊觎她苦苦辛劳打拼出来的胜利果实,又有多少人在这几年里将她恨之入骨,日夜处心积虑着要把她好不容易为女人谋到的一星半点福利统统抢回来。
所以在她要封赤云的时候他们终于坐不住了。
信王一家是死在种种巧合和悲剧之下,但就算没有了元氏这张虎皮大旗,难道他们就不敢谋逆了吗?
眼前之人凝望着自己,元衡沉痛而难舍地闭上了双眼,阻断了视线的交流。
相识近十载,曾冷眼相看,曾情谊甚笃,曾生离死别,曾针锋相对,但如今元衡把逐鹿剑横在夏侯雍颈侧,问他有没有想过二人会有这样的结局。
她不是在问他,而是在告诉他,如果出于形势所迫,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刻,她会毫不犹豫地牺牲掉他!
还不到一个时辰内,元衡已经做了两次艰难的抉择,她清楚地知道元诺的事与夏侯雍无关。
她更知道这是离间计,但假如真有被逼无奈的那么一天,她一定会亲自动手。
利剑逼喉,这不是死亡离夏侯雍最近的一次。
她的难舍和她的冷酷都给了他,他看得分明。
夏侯雍若是反抗,则正中敌人下怀,说明他真有反意,而他沉默着将决定权交给元衡,是因为他相信她。
他以生命作为信任赌注。
剑锋在秋夜的凉风中格外寒气逼人,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如雕像般沉默的元衡,盯着那一柄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利剑,它在这一刻彰显着作为兵器最露骨、最直白的含义——判人生死、杀人见血。
“臣请殿下三思!”兵部尚书李彦出列,“人证未至,还请殿下从严、从公处理,否则难以给东南百姓和将士们交代啊!”
东越战场上一同出生入死的情义果然非同凡响,以至于多年后李彦第一个站出来替夏侯雍求情。
除了同上战场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令李彦心寒。
若是一个为她鞍前马后的人因旁人的一句话而被她亲手杀掉,而这个人更是她的枕边人,是她女儿的生父,那在下面担惊受怕的大臣又会怎么想?
他们尚不能做到夏侯雍那样平定边疆,为大周皇室立下汗马功劳,又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换来冷血狠辣的元衡的信赖呢?
那还有谁敢效忠于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