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反过身子,面朝群臣,道:“裕隆大人口口声声说我国连遭败仗,士气低迷,不可一战,而事实上我国连失十一城,是因为烈山国突然发起攻击,不宣而战的缘故。只要我国反应过来,必然就可以反攻回去,夺回城池。对方出师无名,丧失大义,我军逆袭反击,属正义之师,又岂有战败之理?难道裕隆大人认为对方狼子野心,反倒是苍天之意?我军保家卫国,奋勇激战,反倒是逆天而行?”
他接着说道:“亦或者是裕隆大人认为我国将士均不如对方,所以早早就存了苟且之意。”
这句话他说得很讽刺,让右排的所有武官都胸中有气,看向裕隆的目光颇为不善。
武官那方,光靠一个大将军裴镛还远远不够,要点燃所有人的斗志,绝了所有人妥协的念头。
裕隆气得前胸起伏不断,可是斗嘴明显就不是濮阳成的对手,只能放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道:“濮阳成,你不要忘了,烈山国身后可是有秦光帝国在暗暗支撑,我们区区一个乌绍国,如何跟别人斗?”
这句话道出了大部分保守派的心声,大家其实心中并不是多畏惧烈山国,而是对于烈山国身后的庞然大物,深深忌惮。
濮阳成似乎早就料到了他会这样说,不紧不慢地说道:“秦光帝国与我们并不接壤,所以在没有失去大义的情况下,它根本不可能调动大军帮助烈山国。而且现在是对方不宣而战,行为卑鄙,我们不过正义反击,它于情于礼也不能出兵相助,否则一旦助战为虐,与秦光帝国接壤的其余帝国便会趁机借势,趁其空虚,一举攻入秦光帝国。所以说来,这秦光帝国最多只能暗处使力,实属无牙的老虎,光唬人罢了。”
把秦光帝国比作无牙的老虎,濮阳成的胆子的确不小,然而现在他也顾不得这么多了。这次战机若是没有把握住,便会情势颠倒,乌绍国反有灭国之险。
他说完趁热打铁,神情激昂道:“列位想想,只要我们能守住对方的攻势,反袭回去,便可借着大义,毫无顾忌,顺势北上,一举攻伐烈山国。到了那时,我国国土翻倍,比之下方小国,便成为庞然大物,平衡之势一破,我们就可合纵连横,逐一覆灭,到了那时,开疆裂土,成为新的帝国,就不是梦想。而且诸位,也将是新帝国的功臣,今后也将名垂千古,载入史册,世世代代供人瞻仰膜拜,岂不快哉!”
不得不说,濮阳成这段话说得极为煽动,不论武将文官,都逃不过名垂千古,青史留名的诱惑。甚至好几个文官都涨红了脸,心情颇为高涨。
唯有裕隆大感不妙,在濮阳成这番话下,几乎所有人的立场都发生了改变,就连保守派也发生了动摇。在这种群情激昂的气氛下,裕隆故作冷声地说道:“太傅大人想得也太好了一点,且不说我们能不能打过烈山国,就算能打过,占领了对方的城池,一旦和秦光帝国接壤,你认为他会任我们在眼皮底下扩张?”
裕隆的一番话,的确起到了泼冷水的作用,他暗自得意,还以为能难住濮阳成。却不想对方只是笑了笑,缓缓说道:“打不过烈山国?裕隆大人,这种丧气话是你这个重臣应该说的吗?你这番话该多让将士们寒心?实话告诉你,国主英明神武,高瞻远瞩,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很早就在各地征兵,兵源充足,足以一战击溃对手。至于你说的第二个问题,我和国主早就商量好了对策,只要用割肉喂鹰之计,便可为我们拖延住时间,慢慢蚕食周边的小国。”
“割肉喂鹰?”裕隆愣了愣,濮阳成看在眼中,朝着大将军裴镛道:“具体的作战计划,大将军已经拟定,还是由他来说比较方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