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啊,这桥真的能这么造?”



不光郑毅,就连张桂芳和鲁大成也觉得不敢相信。



倒不是朱功亮造出来的不是桥,而是这桥有点太对付事儿。



完全就是木头搭起来的,整座桥身用不到一根铁钉。



用朱功亮的话,这座桥最多两天就能造出来。



但是看着这样的桥,郑毅有点怀疑能不能走?



最后朱功亮保证,这桥绝对比想象的要牢固。



郑毅才算是点头答应下来,朱功亮就启动了造桥工程。



无数的树木被运到河边,然后被朱功亮等人按照尺寸锯成长短不一的木料。



河的两边也树立起高高的木架,上面挂着木头做成的滑轮组。



郑毅看到滑轮组,不禁感叹劳动人民的伟大。



现在这条件就把滑轮组玩的这么溜儿,也是他没有想到的。



术业果然有专攻,造桥修筑还得讲究个专业。



营造坊培训花钱是多了点,但结果也是非常良心的。



滑轮组搭建好之后,又搭建了两座简易木头吊车,就是杠杆原理的。



修桥工程就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两侧同时悬吊锯好的木料到河上。



这些木料开始编织在一起,没错,就是用木料编织。



刚看到图的时候郑毅还不明白。



但是看到操作,他才了解朱功亮要造的是座什么桥。



北宋张择端画过一副《清明上河图》,其中有一座桥是整幅图的画眼。



那座桥的名字叫做“虹桥”,朱功亮要造的就是一座虹桥。



全程不用一根铆钉,就是用木材开出简单的榫头。



将这些木料按照顺序搭在一起,就像搭积木一样。



横梁和纵木互相受力,保证这座桥的承重能力。



一天的时间,这座桥的主体结构已经出来了。



第二日的时候,在主体结构上铺设桥面龙骨。



然后将提前就准备好的木板,一块块的铺在上面。



还没等天黑,这座编梁木拱桥就出现在河面上。



两日的时间,一座横跨超过十米的木桥。



全程没有用一根铆钉、一根桥柱。



就这么出现在大家眼前。



听起来就像是变戏法。



但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郑毅等人上去试验的时候,发现这座桥非常稳固,承重能力完全不需要担心,足够现阶段运送材料等使用,造船厂终于可以建起来了。



郑毅选择了一位有造船经验的平民梅士芳作为船厂负责人。



又安排了三十名不错的好手作为船厂的工人。



付出能量在船厂培训后就开始打造起渔船。



剩下的几天中,郑毅也抽时间将剩余附属建筑全都建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闲与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闲与梦并收藏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