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道理,南宁仍然还是个贫困州。
不过再贫困那也是州,按照藜国州郡县的行政区域划分,即便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142章 姬云瑾的去处
第(3/3)页
下州的长史,那也是正六品。
状元入翰林一般都是从六品,甚至以前有过一届,学生整体的水平都不如往届,导致当时的皇帝不满意,只给了正七品的事迹。
只看品级,正六品当然更高。看权利,一州长史那可是实权,和翰林院里的“储备秘书”比,好像也是更好的选择。这么看,发言的人倒好像真的是爱才心切,想要助姬云瑾高升。
但是姬二爷却气的牙痒痒,记下发言人的位置,打算等以后那人和那人所在部门来批预算时,都先削减三成,再拖上一拖。
这样看起来有名有权的高升,不仅不是好事,还是毁姬云瑾的根基。
别看进翰林当个修撰好像无权,但那可是给圣人当秘书,能接触到大量奏疏和政令的。不仅能看到各地、各官员呈上来的公文,还能看到内阁的批复。只要有心,耳濡目染下,好苗子会飞快成长。
三年一届科举,翰林三年一次大考核,优中取优,能留下的都是精英。也因此,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隐性要求,不是非得限制出身,是这个位置能接触到的东西太重要,没这份经历,眼界、见识、思维,都很难达到内阁重臣的水平。
也有从外部升迁入内阁的例子,但那都是先在翰林任职学习过,再外派历练,或者派去其他部门考验能力,只要做得好,很快就会升迁的。
这跟直接把人派出去,可是两码事。后者无异于揠苗助长,断的是姬云瑾日后的发展。毁他眼界,把人困在边陲之地,等到三年后新一届科举,有了新的状元,还有几个人想得起他?
哪怕姬二爷和姬昭明全力帮他,真让他把南宁大变样。那更好办了,只要上下造势,让南宁州从下州升中州不无可能。那么,自然而然地,长史之位就从正六品下升为了正六品上。
到时再坚持把姬云瑾留下巩固南宁的发展,再拖上两年,新人就更多了。说不定他就得一直在外面了,就算给他升到别驾也没关系,姬家根基弱,南宁离得那么远,很难对朝中事有影响。
就算姬家到时候把人捞回来了,他也很难有理由再进翰林。不经过这轮淬火,他的前途就少了很多可能,上限被压低了很多。
姬二爷努力想着怎么“拒绝别人的帮助”,心里的火窜得三丈高。总不能大咧咧地明说“我家孩子还在积蓄期,以后要入阁的你莫要坑我家崽”,更不能自己说“我家崽很懂实务了所以不需要外派锻炼”。
姬昭明接到了姬二爷的求助信号,也在思索该如何应对。
边想边觉得好笑:这算怎么回事?冲着姬家来的?还是对圣人这次的考题不满,想把这届名列前茅的学生都排出翰林之外?
姬二爷先出声回应:“我代姬状元谢过几位大人的美意,但他年纪尚小,也没有经验,让他直接承担一州责任,实在是太过草率了。还是按旧例让他多看多学,等到长进些了也有了经验,再承担重任才好。”
这种回应早在对方的预料之中:“姬尚书不要谦虚,姬状元惊采绝艳,南宁刺史读过他的文章后大有获益,直赞姬状元于南宁有恩呢。”
《文心雕龙·辨骚
不过再贫困那也是州,按照藜国州郡县的行政区域划分,即便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142章 姬云瑾的去处
第(3/3)页
下州的长史,那也是正六品。
状元入翰林一般都是从六品,甚至以前有过一届,学生整体的水平都不如往届,导致当时的皇帝不满意,只给了正七品的事迹。
只看品级,正六品当然更高。看权利,一州长史那可是实权,和翰林院里的“储备秘书”比,好像也是更好的选择。这么看,发言的人倒好像真的是爱才心切,想要助姬云瑾高升。
但是姬二爷却气的牙痒痒,记下发言人的位置,打算等以后那人和那人所在部门来批预算时,都先削减三成,再拖上一拖。
这样看起来有名有权的高升,不仅不是好事,还是毁姬云瑾的根基。
别看进翰林当个修撰好像无权,但那可是给圣人当秘书,能接触到大量奏疏和政令的。不仅能看到各地、各官员呈上来的公文,还能看到内阁的批复。只要有心,耳濡目染下,好苗子会飞快成长。
三年一届科举,翰林三年一次大考核,优中取优,能留下的都是精英。也因此,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隐性要求,不是非得限制出身,是这个位置能接触到的东西太重要,没这份经历,眼界、见识、思维,都很难达到内阁重臣的水平。
也有从外部升迁入内阁的例子,但那都是先在翰林任职学习过,再外派历练,或者派去其他部门考验能力,只要做得好,很快就会升迁的。
这跟直接把人派出去,可是两码事。后者无异于揠苗助长,断的是姬云瑾日后的发展。毁他眼界,把人困在边陲之地,等到三年后新一届科举,有了新的状元,还有几个人想得起他?
哪怕姬二爷和姬昭明全力帮他,真让他把南宁大变样。那更好办了,只要上下造势,让南宁州从下州升中州不无可能。那么,自然而然地,长史之位就从正六品下升为了正六品上。
到时再坚持把姬云瑾留下巩固南宁的发展,再拖上两年,新人就更多了。说不定他就得一直在外面了,就算给他升到别驾也没关系,姬家根基弱,南宁离得那么远,很难对朝中事有影响。
就算姬家到时候把人捞回来了,他也很难有理由再进翰林。不经过这轮淬火,他的前途就少了很多可能,上限被压低了很多。
姬二爷努力想着怎么“拒绝别人的帮助”,心里的火窜得三丈高。总不能大咧咧地明说“我家孩子还在积蓄期,以后要入阁的你莫要坑我家崽”,更不能自己说“我家崽很懂实务了所以不需要外派锻炼”。
姬昭明接到了姬二爷的求助信号,也在思索该如何应对。
边想边觉得好笑:这算怎么回事?冲着姬家来的?还是对圣人这次的考题不满,想把这届名列前茅的学生都排出翰林之外?
姬二爷先出声回应:“我代姬状元谢过几位大人的美意,但他年纪尚小,也没有经验,让他直接承担一州责任,实在是太过草率了。还是按旧例让他多看多学,等到长进些了也有了经验,再承担重任才好。”
这种回应早在对方的预料之中:“姬尚书不要谦虚,姬状元惊采绝艳,南宁刺史读过他的文章后大有获益,直赞姬状元于南宁有恩呢。”
《文心雕龙·辨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