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姬家状元加一



第(1/3)页



等到四月底,户部才把今年的春耕情况完全统计整理好。



今年春天确实比往年冷了一些,幸好北方各县都有分到塑料布,朝廷又开年就把抗春寒的各种措施预案发了邸报,各地官员不论有没有相关经验,都能有个参考,不至于手忙脚乱。



天气对产量当然是有影响的,经过计算,损失比预期的多了一成,但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之前派出去巡查各地粮食仓储情况的“监察队”,已经转过大半个藜国。他们传回来的公文内容也还比较乐观。贪官污吏当然有,只是总体来说不算严重,该罚的罚、该办的办,窟窿太大的也能暂由周边合力补上。



百姓的抗风险能力比从前高了许多,家有余钱,春耕就能多投入一些,在官府的调配帮助下,损失便能小很多。所以,恶劣天气对民生的影响有限。



但那些渎职的官员被抓个正着后,就没那么好过了。



派出去巡查的队伍,人员组成都是下足了功夫的。虽说不少人都跟朝中的派系有关系,但没有任何一个小团体能主导某支队伍。



人员都是打散了分配的,各队的路线也都是提前圈定并且保密的,往来公文还走急报专线。这样的设置下,其他人都别想比圣人更早知道消息,各地的实情也很难瞒得住圣人。



这波反腐行动,着实扫出了不少朝堂角落里的灰。对上面的人来说,并没有伤筋动骨,但也是剜肉一样地疼。



今年的春闱可是考完了,这届礼部试的题目,出的大都偏向实践,打了众多贵子们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的学识都不差,平日里史书、农书、杂书也都没少看过,但纸上谈兵终究只是理论,以古为镜也会有“时差”产生的代沟。藜国现在的发展,放到日后的史书里都可以赞一句“极速跃进”,没点儿生活体验的书生,纵然学识再好,也很可能会栽。



反倒是好些寒门子,还有耕读传家的学子们冒出了头。



那种被家里捧着,一心读书不理俗务的、全家的希望,并不在此列。这次高中的人,多是放下过文人的身段,真的为生计犯愁过、或者亲自打理过俗务的人。



其中的绝大部分人,和世家都没什么联系,更不用说有多少交情了。



像姬云瑾这种接地气的,不仅知道稻米麦子的收获时间,还能估算出不同等级田地的大概投资、回报,在富贵人家里极其少见。



从考场里出来,姬云瑾歇口气后和家人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明姐儿句句珠玑,我得谢她,还得谢谢六叔。”



去年姬云瑞被及时从“败家子”的路上拉了回来,此事也警醒了姬家的长辈们。大房的孩子在姬昭明身边待了段日子就不狂了,二房的子孙则有姬二爷亲自指点。



公务繁忙的姬二爷,直接把许多贫困县的田税账目打包了一份儿,让家里十岁以上的子孙看。文件去掉了机密的部分,只是带回自家教孙子,圣人当然会给爱卿面子。



这份资料可不只是为了让小辈们知道穷苦人民的生活多艰难,姬二爷留的功课,是让人分析原因,还得出提案,仿照理化学院的报告格式,要把预算和预期都写出来。



第一轮交上来的作业,姬二爷连着熬了三天就批完了,之所以用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司空娘子以理服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添茶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添茶客并收藏司空娘子以理服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