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深藏功与名。
整个夏日,姬昭明就是在上朝、去三叔那儿整理课题、偶尔去大相国寺找圆明聊天……中度过的。
快到八月份时,姬昭明的“物理开课申请书”整理完成了,中书省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75章 扩充师资
第(2/3)页
通过得飞快,第一时间就放在折子最上面送到了圣人面前。非常顺利,在下一个上朝日,大臣们就全票通过了这项议程。
姬昭明的机械坊,可不止兵部、工部的两位尚书打主意,明里暗里挖人的就没断过,只是都没成功罢了。兵部现在已经捞去了三个好手,李尚书羡慕得不得了,最近看武尚书的眼神都是酸溜溜的。
听说姬昭明要主动开课,还要广招好手,一起研究总结她的那些机械知识,就没人会不赞同,于公于私都得大力支持。
挖人得遮遮掩掩,还挖不倒,等小司空开了课,挑些有资质又忠心的送去,不是靠谱多了?
大臣们打着算盘,就听见姬昭明提出一条建议:设立考试,考试通过者,在奴籍者可以脱籍,并且允许其以钱财为家人脱籍。考试通过者皆可获得官方发放的证明,可以到官府的工坊中做事。
“小司空是什么意思?户籍岂能轻易更改!”
姬昭明慢慢解释:“这个考核的标准会很高,能通过的人,日后就能做千万人的物理老师。他们参与的一个发现、发明,很可能造福全国的人,一人能当千军万马时,怎可不给优待呢?”
“那也不能轻易脱籍!否则,他们的主家这么多年的培养岂不是白费了?”
“这话从何说起?有本事脱籍之人,当然是会有好前途的。如果主家不放,他就还只是个工匠,如果放了,成为下一个小司空也未可知。如果让各位大人选,是愿意与来日的国之栋梁有‘助其于微末’之情呢,还是只想要个工匠呢?”
他们当然是都想要。
姬昭明深知不能强抢,所以及时抛出了另一个诱饵:“我的话还没说完,大人们不妨先听完。这些能工巧匠多了,做研究当然是需要巨额经费,朝廷也未必能全都供得起。所以,到时还要把人分到多个实验室中,负责不同的方向。那些与工匠有旧故的人家,若是有意,完全可以买些股份,等到成果有了进益,一样可以分红呀。占股多得话,如果有相应的合作,也能优先考虑。”
此话一出,先前着急的大人们就冷静下来了。
他们之所以反对,就是为了利益,如果这种利益分配可以走明面,他们也少了些撕破脸的风险。过明路,一旦有了成果,对自家的利益也有保障,这样也算合理。
姬昭明还在持续灌迷魂汤:“就算给人脱了奴籍,就算这工匠舍不得主家,那完全也可以签契书做帮工嘛。这都是些有才能之人,我也是不希望他们被埋没了,只是想给他们的人生安全一点保障。不然,你家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被别人随便就害了,然后当损毁你财产一样,只赔几贯铜钱了事?”
……
议来议去,一共经历了三次朝会,在圣人的默许下,此事大都遂了姬昭明的愿。
消息发送到全国需要时间,考卷的整理、考试的规程也都需要时间。今年秋闱刚过,明年春天便是会试,工匠们的考核就得往后挪,定到了明年秋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深藏功与名。
整个夏日,姬昭明就是在上朝、去三叔那儿整理课题、偶尔去大相国寺找圆明聊天……中度过的。
快到八月份时,姬昭明的“物理开课申请书”整理完成了,中书省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75章 扩充师资
第(2/3)页
通过得飞快,第一时间就放在折子最上面送到了圣人面前。非常顺利,在下一个上朝日,大臣们就全票通过了这项议程。
姬昭明的机械坊,可不止兵部、工部的两位尚书打主意,明里暗里挖人的就没断过,只是都没成功罢了。兵部现在已经捞去了三个好手,李尚书羡慕得不得了,最近看武尚书的眼神都是酸溜溜的。
听说姬昭明要主动开课,还要广招好手,一起研究总结她的那些机械知识,就没人会不赞同,于公于私都得大力支持。
挖人得遮遮掩掩,还挖不倒,等小司空开了课,挑些有资质又忠心的送去,不是靠谱多了?
大臣们打着算盘,就听见姬昭明提出一条建议:设立考试,考试通过者,在奴籍者可以脱籍,并且允许其以钱财为家人脱籍。考试通过者皆可获得官方发放的证明,可以到官府的工坊中做事。
“小司空是什么意思?户籍岂能轻易更改!”
姬昭明慢慢解释:“这个考核的标准会很高,能通过的人,日后就能做千万人的物理老师。他们参与的一个发现、发明,很可能造福全国的人,一人能当千军万马时,怎可不给优待呢?”
“那也不能轻易脱籍!否则,他们的主家这么多年的培养岂不是白费了?”
“这话从何说起?有本事脱籍之人,当然是会有好前途的。如果主家不放,他就还只是个工匠,如果放了,成为下一个小司空也未可知。如果让各位大人选,是愿意与来日的国之栋梁有‘助其于微末’之情呢,还是只想要个工匠呢?”
他们当然是都想要。
姬昭明深知不能强抢,所以及时抛出了另一个诱饵:“我的话还没说完,大人们不妨先听完。这些能工巧匠多了,做研究当然是需要巨额经费,朝廷也未必能全都供得起。所以,到时还要把人分到多个实验室中,负责不同的方向。那些与工匠有旧故的人家,若是有意,完全可以买些股份,等到成果有了进益,一样可以分红呀。占股多得话,如果有相应的合作,也能优先考虑。”
此话一出,先前着急的大人们就冷静下来了。
他们之所以反对,就是为了利益,如果这种利益分配可以走明面,他们也少了些撕破脸的风险。过明路,一旦有了成果,对自家的利益也有保障,这样也算合理。
姬昭明还在持续灌迷魂汤:“就算给人脱了奴籍,就算这工匠舍不得主家,那完全也可以签契书做帮工嘛。这都是些有才能之人,我也是不希望他们被埋没了,只是想给他们的人生安全一点保障。不然,你家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被别人随便就害了,然后当损毁你财产一样,只赔几贯铜钱了事?”
……
议来议去,一共经历了三次朝会,在圣人的默许下,此事大都遂了姬昭明的愿。
消息发送到全国需要时间,考卷的整理、考试的规程也都需要时间。今年秋闱刚过,明年春天便是会试,工匠们的考核就得往后挪,定到了明年秋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