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第66章 扭扭车
第(2/3)页
姬昭明强装镇定,嘴上说着:“只是个方便他人的办法,咱们平价卖,大家都方便。”
心里想得却是:等我多找几个手艺精湛的瓷器师傅,就开窑烧些定制的杯子卖。这事儿确实得学星巴克,吸引一批铁粉,卖饮料卖杯子,赚两份钱还能让人疯抢。
双巧美滋滋得用山楂赚钱,一勺则是致力于研发新菜单。
山楂的解腻消脂之效,在菜谱中有了很多的发挥空间。一勺如获至宝,恨不得把已知的做肉菜谱都试过一遍,好探究如何以山楂入菜才好。
山楂树的适应性很强,喜凉爽湿润。喜光又耐阴不说,耐寒、耐旱、耐高温。种下后大概两到四年就能开花结果,产量逐年增加,十年树龄就会进入盛果期。
以前百姓在野外荒地上种些山楂树,多是图它易活、长得快,是为了砍薪柴。在太医们宣布了山楂的药效后,这些果树就变成了宝贝。山楂果也从没人乐意吃的酸果子,变成了普通百姓间的送礼佳品。
在经历了两年的大范围种植后,今年山楂的价格终于降了些,但姬昭明并没能收到更多的山楂来提高果丹皮产量。
因为圣人不声不响得收了许多。
不知是那位将士想出来的,把果丹皮当纸用,在上面写上机密信息,传达后,接受方就直接把“信”吃掉了。不留痕迹。正好果丹皮还能补充些糖分。
并且,墨其实也是一味中药。松烟和入胶汁、香料,就能加工成可供书写的墨。若入药,则具有止血,消肿之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崩中漏下,血痢,痈肿发背。
将士吃了,正好对症。
没有墨,用小刀在坚韧的果丹皮上也能划下痕迹。总之,一经发现果丹皮做“机密信纸”的妙用,它就很快在军中流行起来了。圣人收山楂,就是为了供给军需。
兵部的武尚书虽然跟姬昭明没有私交,甚至总共也没见过几面,私下里他却很喜欢拿姬昭明激励家中子孙。
文武大臣间,总是泾渭分明的。文臣觉得武将莽撞无礼,武将总觉得文臣“一肚子坏水”。
武尚书家上上下下,自然也是不喜欢文臣的。包括姬二爷,在武尚书家里若是被提起,叫一句“钱串子”都算是捡好听的叫了。唯独姬昭明,在武将中的口碑是一等一的好。
武尚书的大孙子还小,最初还疑惑得问过:“祖父以前不是说,那些文官心肝都是黑的么?不论老少,全身都是心眼,专门坑人的。”
“姬家那个孙女不一样,她啊又聪明又实心眼,想出了很多好主意,帮了祖父很大的忙。她啊,像你小姑姑一样,是个特别有本事的姑娘!”
水泥是个好东西,尤其是现在真的把路和军事工事都建了起来,更能切身体会到有多好。当初兵部和工部争预算,要不是姬昭明相帮,兵部还真未必争得过工部。这个大人情,武尚书是记在心里的。酒精、棉花,对将士的好处更不用说。
武尚书还不知道,吸纳转业兵办国企也是姬昭明的主意,不然说不定要在武家祠堂里单给姬昭明放张小桌,好让子孙后辈都记这个人情。圣人关于转业兵相关的几条旨意,武尚书家的祠堂里就供着抄本呢。
军人间性命相抵、生死与共的情谊,都十分深厚纯粹。所以他们一向都瞧不上文臣们的那些党派争斗,家里的小孩从懂事起,就总能听到长辈说文臣的阴险狡诈,还会被告诫“定要多读兵法,多用脑才能避免被文人坑”。
大孙子当然也是被这么教育的,所以被祖父的夸赞弄昏了头。
“姬家和别家不一样,是和咱家一样的好人家?”
武尚书连忙纠正孙子:“不,姬家跟别家一样,不是什么好人家。姬昭明虽然是他家的孙女,但是姬昭明是不一样的。”
武家大孙子这会儿还是不能理解。不过很快,等他玩上洛阳城最新式样的玩具后,他就认同了“姬昭明是和小姑姑一样厉害的女孩子”。
姬昭明的弟弟姬云瑞如今都五岁半了,已经成为了一个会举着书摇头晃脑的“小学生”。
家人们平时会同姬云瑞说很多姬昭明的事情,加上虽然姬昭明跟他没见过几面,却总能有许多吃穿的好东西送给他,他是很喜欢自己姐姐的。
他的好些雕花玩具,全都是姐姐给做的,念书用的课本,也是姐姐整理的。这种感觉,虽然见面很少,但姐姐还是在陪伴他成长。有些不好意思说给父母听的话,他却敢写信给姐姐。
姬昭明自然是会回信的,汉字和拼音混用的稚嫩话语中,满载的都是温情。关于弟弟的小烦恼,姬昭明也很乐意在能力范围内帮他解决。
比如,姬云瑞最近开始要大量写字背书了,虽然家里有好笔好墨,他却换什么笔都嫌难用。笔杆的粗细长短都是根据他的手定制,笔尖用的毛也有许多种,但他都说不好用。
为此,姬景行觉得小儿子是太骄纵了,所以罚姬云瑞每天再多写五页的字。一方面是为了惩罚他,另一方面也是想靠量变来让姬云瑞适应自己的笔。
这件事,姬云瑞当然是苦恼地写信说给姐姐听。
他知道自己用的笔都特别好。但是写几个字就要重新蘸墨,他现在人小,总是掌握不好技巧,导致要么墨汁不够写完整字、要么太多的墨洇湿了纸张。
他是真的总掌握不好蘸墨的技巧,所以才觉得难用的。可是每次不等解释,父亲就先训斥他了。
墨水的问题,姬昭明也一直在考虑。她每次随堂考试的时间都很紧张,也跟墨水有关。写两个字就要重新蘸墨调整笔尖,实在是磨人。
还是那种胶囊式的墨胆好。
叫来小六,如此这般得一讲,小六就点头表示明白了。就是一个抽拉或者旋转的墨囊小组件罢了。唯一的开口可以接在毛笔的笔头处,想些办法让墨缓慢均匀地流下,就可以省去时常蘸墨的麻烦了。
机关比较简单,就是对尺寸要求很高,需得做得严丝合缝才行。
胶囊毛笔,虽然拿起来比普通毛笔略粗、沉些,但没有需要写大量功课的学生能拒绝这样可以一口气写很久的毛笔。
墨囊毛笔都做出来了,墨囊钢笔自然也有了头绪。
小六熬了许久,才磨出满意的成品。姬昭明验收后,就让他着手批量制作了。
弘文阁上下为此给了小六多少小费不说,总之小六是带着徒弟们忙活了一个月,才把主子们定制的量做完。
姬云瑞从此也开始拿姐姐当神仙许愿了。想吃什么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66章 扭扭车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第(2/3)页
姬昭明强装镇定,嘴上说着:“只是个方便他人的办法,咱们平价卖,大家都方便。”
心里想得却是:等我多找几个手艺精湛的瓷器师傅,就开窑烧些定制的杯子卖。这事儿确实得学星巴克,吸引一批铁粉,卖饮料卖杯子,赚两份钱还能让人疯抢。
双巧美滋滋得用山楂赚钱,一勺则是致力于研发新菜单。
山楂的解腻消脂之效,在菜谱中有了很多的发挥空间。一勺如获至宝,恨不得把已知的做肉菜谱都试过一遍,好探究如何以山楂入菜才好。
山楂树的适应性很强,喜凉爽湿润。喜光又耐阴不说,耐寒、耐旱、耐高温。种下后大概两到四年就能开花结果,产量逐年增加,十年树龄就会进入盛果期。
以前百姓在野外荒地上种些山楂树,多是图它易活、长得快,是为了砍薪柴。在太医们宣布了山楂的药效后,这些果树就变成了宝贝。山楂果也从没人乐意吃的酸果子,变成了普通百姓间的送礼佳品。
在经历了两年的大范围种植后,今年山楂的价格终于降了些,但姬昭明并没能收到更多的山楂来提高果丹皮产量。
因为圣人不声不响得收了许多。
不知是那位将士想出来的,把果丹皮当纸用,在上面写上机密信息,传达后,接受方就直接把“信”吃掉了。不留痕迹。正好果丹皮还能补充些糖分。
并且,墨其实也是一味中药。松烟和入胶汁、香料,就能加工成可供书写的墨。若入药,则具有止血,消肿之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崩中漏下,血痢,痈肿发背。
将士吃了,正好对症。
没有墨,用小刀在坚韧的果丹皮上也能划下痕迹。总之,一经发现果丹皮做“机密信纸”的妙用,它就很快在军中流行起来了。圣人收山楂,就是为了供给军需。
兵部的武尚书虽然跟姬昭明没有私交,甚至总共也没见过几面,私下里他却很喜欢拿姬昭明激励家中子孙。
文武大臣间,总是泾渭分明的。文臣觉得武将莽撞无礼,武将总觉得文臣“一肚子坏水”。
武尚书家上上下下,自然也是不喜欢文臣的。包括姬二爷,在武尚书家里若是被提起,叫一句“钱串子”都算是捡好听的叫了。唯独姬昭明,在武将中的口碑是一等一的好。
武尚书的大孙子还小,最初还疑惑得问过:“祖父以前不是说,那些文官心肝都是黑的么?不论老少,全身都是心眼,专门坑人的。”
“姬家那个孙女不一样,她啊又聪明又实心眼,想出了很多好主意,帮了祖父很大的忙。她啊,像你小姑姑一样,是个特别有本事的姑娘!”
水泥是个好东西,尤其是现在真的把路和军事工事都建了起来,更能切身体会到有多好。当初兵部和工部争预算,要不是姬昭明相帮,兵部还真未必争得过工部。这个大人情,武尚书是记在心里的。酒精、棉花,对将士的好处更不用说。
武尚书还不知道,吸纳转业兵办国企也是姬昭明的主意,不然说不定要在武家祠堂里单给姬昭明放张小桌,好让子孙后辈都记这个人情。圣人关于转业兵相关的几条旨意,武尚书家的祠堂里就供着抄本呢。
军人间性命相抵、生死与共的情谊,都十分深厚纯粹。所以他们一向都瞧不上文臣们的那些党派争斗,家里的小孩从懂事起,就总能听到长辈说文臣的阴险狡诈,还会被告诫“定要多读兵法,多用脑才能避免被文人坑”。
大孙子当然也是被这么教育的,所以被祖父的夸赞弄昏了头。
“姬家和别家不一样,是和咱家一样的好人家?”
武尚书连忙纠正孙子:“不,姬家跟别家一样,不是什么好人家。姬昭明虽然是他家的孙女,但是姬昭明是不一样的。”
武家大孙子这会儿还是不能理解。不过很快,等他玩上洛阳城最新式样的玩具后,他就认同了“姬昭明是和小姑姑一样厉害的女孩子”。
姬昭明的弟弟姬云瑞如今都五岁半了,已经成为了一个会举着书摇头晃脑的“小学生”。
家人们平时会同姬云瑞说很多姬昭明的事情,加上虽然姬昭明跟他没见过几面,却总能有许多吃穿的好东西送给他,他是很喜欢自己姐姐的。
他的好些雕花玩具,全都是姐姐给做的,念书用的课本,也是姐姐整理的。这种感觉,虽然见面很少,但姐姐还是在陪伴他成长。有些不好意思说给父母听的话,他却敢写信给姐姐。
姬昭明自然是会回信的,汉字和拼音混用的稚嫩话语中,满载的都是温情。关于弟弟的小烦恼,姬昭明也很乐意在能力范围内帮他解决。
比如,姬云瑞最近开始要大量写字背书了,虽然家里有好笔好墨,他却换什么笔都嫌难用。笔杆的粗细长短都是根据他的手定制,笔尖用的毛也有许多种,但他都说不好用。
为此,姬景行觉得小儿子是太骄纵了,所以罚姬云瑞每天再多写五页的字。一方面是为了惩罚他,另一方面也是想靠量变来让姬云瑞适应自己的笔。
这件事,姬云瑞当然是苦恼地写信说给姐姐听。
他知道自己用的笔都特别好。但是写几个字就要重新蘸墨,他现在人小,总是掌握不好技巧,导致要么墨汁不够写完整字、要么太多的墨洇湿了纸张。
他是真的总掌握不好蘸墨的技巧,所以才觉得难用的。可是每次不等解释,父亲就先训斥他了。
墨水的问题,姬昭明也一直在考虑。她每次随堂考试的时间都很紧张,也跟墨水有关。写两个字就要重新蘸墨调整笔尖,实在是磨人。
还是那种胶囊式的墨胆好。
叫来小六,如此这般得一讲,小六就点头表示明白了。就是一个抽拉或者旋转的墨囊小组件罢了。唯一的开口可以接在毛笔的笔头处,想些办法让墨缓慢均匀地流下,就可以省去时常蘸墨的麻烦了。
机关比较简单,就是对尺寸要求很高,需得做得严丝合缝才行。
胶囊毛笔,虽然拿起来比普通毛笔略粗、沉些,但没有需要写大量功课的学生能拒绝这样可以一口气写很久的毛笔。
墨囊毛笔都做出来了,墨囊钢笔自然也有了头绪。
小六熬了许久,才磨出满意的成品。姬昭明验收后,就让他着手批量制作了。
弘文阁上下为此给了小六多少小费不说,总之小六是带着徒弟们忙活了一个月,才把主子们定制的量做完。
姬云瑞从此也开始拿姐姐当神仙许愿了。想吃什么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66章 扭扭车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