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点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秦王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整日声色犬马,好游猎,常在长安城中射猎百姓为乐。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这样一个没能力又不得人心的废物,且不说他在史料上实打实记载的赫赫 也不见得。



正是因为它里面有很多过于离谱的错误,反而掩盖了其中一些不那么离谱的错误。



比如,太子辅左高祖治国理政、整肃吏治,转运辎重,决胜千里。



又比如,渭水之盟到底是如何达成的。



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太子同样是一名不亚于秦王的英明储君,即便他即位也同样能开创梁朝的盛世,或者是认为渭水之盟的达成必然是倾尽府库、赔了大量财货,甚至有可能搜刮了民财……



可见这些隐藏起来的点,同样也是有迷惑性的。



尤其是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更有迷惑性了。



比如,仍旧有很多人相信,太子是一个英明、仁德完全不亚于秦王的优秀储君,只不过玄武门之变后,秦王为了稳固统治的需要,必然要在史料记载中抹黑他,来提升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这样一来,太子这个形象,就构成了立体防御。



说起太子没有军功,就说太子要负有监国之责,不能领兵打仗。



可要说内政治理、保证粮草是太子的功劳,那就有两个新的问题第一,如果这些功绩都是太子的,那梁高祖呢。



由于一眼能看出来的错误很多,所以李鸿运几乎是逐字逐句地点了过去。



而在点击这些句子之后,它们就会变一种说法。



比如,“太子与梁高祖于晋阳起兵,仁义宽厚、骁勇无双”这一句。



点击一次之后,会变成“仁义宽厚、深谋远虑”,再点击一次,会变成“性情沉毅、从善如流”,再点一次,又变成了“好谋无断,心意难测”。



每一句话,几乎都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述。



这些表述少则几种,多则十几种,基本上算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把中间的每一种变化全都作为了一个选项。



比如最开始描写太子是一个仁义宽厚、智勇双全的人,随着李鸿运的第一次点击,“骁勇无双”这一条是没有了,但深谋远虑这一条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继续一直改下去,这些褒义词就会逐渐变成贬义词,将太子描绘成一个既无心胸、也无能力,甚至掳掠财货妇女、与高祖妃子胡搞的形象。



在这么多的描述中,李鸿运要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合适的。



于是在一番操作之后,李鸿运总算是按照迟敬德击其先锋、扣其使者,又命玄甲军精锐在渭水列阵示威,逼退颉利可汗,史称‘渭水之盟’。



“秦王认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于是召集群臣修史。并要求群臣对玄武门之变‘削去浮词、直书其事’。又将跟随自己征战天下的诸多文臣勇将画像挂于凌烟阁,即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在君臣共同努力下,赈济天灾、攻灭突厥,四方来朝,梁太宗因而得名‘天可汗’,开启梁朝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浏览一遍之后没发现什么太大的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青衫取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衫取醉并收藏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