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曹植听到丁仪的话语一脸茫然地看着丁仪问道:“什么机会?”
“这段时间,因为南匈奴被一分为五,群臣进贺,杨训也上了贺表,咱们就可以从杨训这贺表下手。”
曹植听到“杨训”这个名字,一时想不起是谁,丁仪连忙说道:“侯爷,杨训,巨鹿人氏,是崔琰向魏王举荐,当时崔琰说此人虽然才能不足,却清廉贞洁,遵守正道,魏王才以礼征召了杨训。”
曹植听到丁仪的话语皱了皱眉十分不解地说道:“那现在杨训上贺表,又怎么能说是天赐良机,可以对付崔琰呢?”
丁仪听到曹植的询问,连忙解释道:“侯爷,杨训上表称赞魏王功绩,夸述魏王盛德。如此行径,岂不是有迎合权势之举,崔琰说杨训清廉贞洁,遵守正道,这事实与崔琰所言相差甚远,崔琰荐人不当,以此正好将崔琰手中选拔人才的权力给夺过来。侯爷,魏王能够在朝廷掷地有声,全靠当初朝廷大臣一多半都是魏王的人,侯爷如果有了选拔人才的权力,到时候朝廷的官员不需要多,只要有1/4是侯爷的人,那就可以成为掎角之势呀!”
曹植听到丁仪的话语,想了想摆了摆手说道:“正礼,就算可以把崔公拉下位置,可这选拔人才的还有毛玠毛大人,怎么可能让我为所欲为呀。”
丁仪听到曹植的话语笑着说道:“这点侯爷不用担心,这毛玠为人刚直,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只要崔琰因事获罪,毛玠一定会为崔琰发声,到那个时候我们再推波助澜一把,这毛玠也会被拿下,那个时候侯爷把选拔人才的权力抢到手,就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
“可,可崔公的侄女嫁于我。。。。。。”
曹植话音未落,丁仪连忙说道:“如此正好可以体现侯爷刚正不阿。侯爷,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侯爷现在可不是犹豫的时候,想想魏王,手拿屠刀对友人都不曾有一丝怜悯,才能得到今日的地位,侯爷,历史,都是成功者书写的。”
曹植听到丁仪的话语想了想长长地叹了口气。新的一天,曹植找到曹操,将杨训的贺表评论了一遍,以此向曹操表示崔琰举荐官员不当,不适合再进行人才举荐。
曹操听到曹植的话语没有立刻作答,曹丕率先表态:“四弟,父亲将南匈奴一分为五,群臣进贺,杨训也上表祝贺有何不妥,四弟为何就抓住杨训的贺表说崔公荐人不当,似乎别有用心。”
曹植听到曹丕的话语微微笑了笑,曹植看着曹丕一脸自信地说道:“二哥,此言差矣。我娶了崔公的侄女,这是父亲做的主,要说的话,我跟崔公还沾亲带故,我这么做只是因为我认为崔公的确荐人不当。如果我别有用心的话,那么我应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对我才最有好处。”
曹丕听到曹植的话语正准备反驳,曹操开口阻止道:“好了,不要再说了,孤自有定论。”
议事结束,曹操叫来段萍,曹操缓缓问道:“刚刚的议事你怎么看?”
“似乎植公子信心十足,曹公怎么想?”
“孤说过,有些人不能动,不过杨训上表进贺的行为的确也可以说成阿谀奉承,这样吧,就用当初处理朱灵的办法,先让崔琰在家里待一段时间,等风声过去,再重用崔琰吧。”
段萍听到曹操的话语,此时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崔琰被罢官之后,崔琰对于官职没有太多眷恋,但是崔琰气不过的是被人说他阳奉阴违,荐人不当。崔琰派人去杨训那里取来杨训进贺表文的草稿阅读,读完后崔琰觉得这不过是小人无中生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曹植听到丁仪的话语一脸茫然地看着丁仪问道:“什么机会?”
“这段时间,因为南匈奴被一分为五,群臣进贺,杨训也上了贺表,咱们就可以从杨训这贺表下手。”
曹植听到“杨训”这个名字,一时想不起是谁,丁仪连忙说道:“侯爷,杨训,巨鹿人氏,是崔琰向魏王举荐,当时崔琰说此人虽然才能不足,却清廉贞洁,遵守正道,魏王才以礼征召了杨训。”
曹植听到丁仪的话语皱了皱眉十分不解地说道:“那现在杨训上贺表,又怎么能说是天赐良机,可以对付崔琰呢?”
丁仪听到曹植的询问,连忙解释道:“侯爷,杨训上表称赞魏王功绩,夸述魏王盛德。如此行径,岂不是有迎合权势之举,崔琰说杨训清廉贞洁,遵守正道,这事实与崔琰所言相差甚远,崔琰荐人不当,以此正好将崔琰手中选拔人才的权力给夺过来。侯爷,魏王能够在朝廷掷地有声,全靠当初朝廷大臣一多半都是魏王的人,侯爷如果有了选拔人才的权力,到时候朝廷的官员不需要多,只要有1/4是侯爷的人,那就可以成为掎角之势呀!”
曹植听到丁仪的话语,想了想摆了摆手说道:“正礼,就算可以把崔公拉下位置,可这选拔人才的还有毛玠毛大人,怎么可能让我为所欲为呀。”
丁仪听到曹植的话语笑着说道:“这点侯爷不用担心,这毛玠为人刚直,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只要崔琰因事获罪,毛玠一定会为崔琰发声,到那个时候我们再推波助澜一把,这毛玠也会被拿下,那个时候侯爷把选拔人才的权力抢到手,就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
“可,可崔公的侄女嫁于我。。。。。。”
曹植话音未落,丁仪连忙说道:“如此正好可以体现侯爷刚正不阿。侯爷,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侯爷现在可不是犹豫的时候,想想魏王,手拿屠刀对友人都不曾有一丝怜悯,才能得到今日的地位,侯爷,历史,都是成功者书写的。”
曹植听到丁仪的话语想了想长长地叹了口气。新的一天,曹植找到曹操,将杨训的贺表评论了一遍,以此向曹操表示崔琰举荐官员不当,不适合再进行人才举荐。
曹操听到曹植的话语没有立刻作答,曹丕率先表态:“四弟,父亲将南匈奴一分为五,群臣进贺,杨训也上表祝贺有何不妥,四弟为何就抓住杨训的贺表说崔公荐人不当,似乎别有用心。”
曹植听到曹丕的话语微微笑了笑,曹植看着曹丕一脸自信地说道:“二哥,此言差矣。我娶了崔公的侄女,这是父亲做的主,要说的话,我跟崔公还沾亲带故,我这么做只是因为我认为崔公的确荐人不当。如果我别有用心的话,那么我应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对我才最有好处。”
曹丕听到曹植的话语正准备反驳,曹操开口阻止道:“好了,不要再说了,孤自有定论。”
议事结束,曹操叫来段萍,曹操缓缓问道:“刚刚的议事你怎么看?”
“似乎植公子信心十足,曹公怎么想?”
“孤说过,有些人不能动,不过杨训上表进贺的行为的确也可以说成阿谀奉承,这样吧,就用当初处理朱灵的办法,先让崔琰在家里待一段时间,等风声过去,再重用崔琰吧。”
段萍听到曹操的话语,此时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崔琰被罢官之后,崔琰对于官职没有太多眷恋,但是崔琰气不过的是被人说他阳奉阴违,荐人不当。崔琰派人去杨训那里取来杨训进贺表文的草稿阅读,读完后崔琰觉得这不过是小人无中生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