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早朝,直接成为叙旧场所了。



&ldo;皇兄,您不是还上早朝嘛,先处理政事吧。&rdo;



&ldo;哈哈,也没有什么大事,早朝不过是列行公务而已。



众卿退朝!&rdo;



&ldo;是,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do;



萧景欣:&ldo;皇兄,诸位爱卿早朝应该还没吃东西呢。



就留下一起吃吧!反正御厨做饭,也用不了多久。&rdo;wǎpkānshμ5ξa



&ldo;王爷,臣等不敢!&rdo;



萧景琰:&ldo;行了,废话少说,按照小妹说的做。



你们就用膳之后再去吧。



小妹,走,为兄介绍你那些侄儿给你认识一下。



玉儿那家伙,你肯定喜欢。&rdo;



&ldo;嘿嘿,走,我也听说了,玉儿那小家伙可是很努力的,要追随我的脚步呢。



只要她能够吃苦,小妹是不会吝啬的。



还是先去拜见母妃吧,十几年不见了,这一顿,小妹肯定是躲不过去,皇兄,你可要帮忙啊。&rdo;



看着萧景欣突然苦着脸,萧景琰哈哈大笑,幸灾乐祸:&ldo;哈哈,活该,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不声不响就消失十几年。



你自己去老老实实挨一顿就好了,为兄是有心无力啊。



不然不止你,为兄也要被批了。



高公公,再去御膳房,饭菜多准备点,文武大臣都在皇宫吃饭。



准备好后,端去逸仙殿。&rdo;



&ldo;是,陛下!&rdo;



&ldo;呃,皇兄,你也太无情了。



算了,我还是去找批吧,你们准备,稍后我和母妃一起过来。&rdo;



……



芷萝宫



此时一副奇怪的景象,萧景欣跪在那里当鸵鸟,太妃娘娘在她前方唾沫飞溅,旁边几个小屁孩好奇地看着这个素未蒙面的姑姑。



这个姑姑正在奶奶看不到的一角对他们挤眉弄眼,希望这些小屁孩求情呢。



可惜这些家伙都一副茫然,只有十一岁的萧策(太子萧韵在东宫学习)好像明白了什么。



&ldo;奶奶,您看姑姑也被您训斥了,要不咱们去逸仙殿?



父皇应该准备好了,耽搁文武大臣,不太好啊。&rdo;



&ldo;对对,母妃,萧策小屁……咳咳,策儿说得对啊。



还是去逸仙殿吧,免得皇兄他久等了。



您放心,女儿以后啊,哪里也不去了。&rdo;



静妃:&ldo;真的?&rdo;



萧景欣:&ldo;真的,比真金白银还真!&rdo;



静妃:&ldo;你啊,四十几岁了,还如此不靠谱,走吧!&rdo;



&ldo;嘿嘿,多谢母妃。



来来,小玉儿,小颖儿,快来咯,来帮姑姑扶你们奶奶。&rdo;



萧景欣说完,直接上前扶着静妃,向着逸仙殿而去。



当她们到时,逸仙殿已经准备就绪。



殿中还有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孩子。



想来是就是太子殿下萧韵了。



&ldo;太妃/母亲/奶奶!&rdo;



&ldo;王爷/小妹/姑姑!&rdo;



&ldo;嘿嘿,皇兄,诸位大臣不必多礼,你是韵儿吧。



我是你姑姑哦,笑一个,别板着一副脸啊,一点都不可爱。&rdo;



说着还过分地去捏了捏。



&ldo;姑……姑,这么多人。&rdo;



&ldo;切,怕什么,谁敢多嘴,叫出来,演武场上见。&rdo;



&ldo;景欣,怎么越来越没规矩了。&rdo;



&ldo;呃……吃饭,吃饭,母妃,皇兄,快开动了。



诸位大臣,也别客气,自己动筷子啊。



来玉儿,颖儿,姑姑给你们夹菜。



听说玉儿你想学习武功啊?没问题,以后跟姑姑混了,保证你们吃香的喝辣的。&rdo;



&ldo;姑……姑……颖儿也要吃香的,喝辣的。&rdo;



&ldo;轩儿也要。&rdo;



&ldo;然儿也要。&rdo;



&ldo;还有沂儿。&rdo;



&ldo;好好,不止你们啊,韵儿,策儿也来啊,姑姑亲自教导你们。



都吃香的,喝辣的。&rdo;



萧景欣一副流氓样子,看得那些新面孔朝臣目瞪口呆。



即使曾经那些熟悉的人,也面色怪异。



至于静妃,则直接狠狠地瞪着她。



萧景欣突然大义凛然:&ldo;咳咳,口误口误,以后姑姑教你们读书写字,练习武功。



姑姑武功可是天下少有噢,只要你们努力,将来你们都有机会成为治国安邦的能臣哦。



将来好好辅佐你们太子王兄,开辟大梁的千古不朽之基业。&rdo;



&ldo;是,姑姑!&rdo;



&ldo;小妹,这些年在外游历,有没有什么新想法,新的治国方略。



说说,当初你的内阁制度,军机制度,对大梁可是好处很大啊。&rdo;



吃着吃着,萧景琰突然眼冒精光,盯着萧景欣。



其他文武诸臣,也是好奇地听着,这位金陵王,可是怪才中的怪才,妖孽中的妖孽,也好奇他究竟有什么好的策略。



就是静妃,也好奇地听着。



&ldo;嘿嘿,皇兄,小妹十几年,可不是白游历的。



治国方略,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大梁如今就很好了,没必要频繁改革,实行新政。



但是其他的,倒是有一些见解。



小妹建议啊,皇家逐渐一文武将阁。



每个阁内,每一代君主限制十五人,每一代君主一生有一次机会。



对于大梁有大贡献,大功勋的,有入选资格。



一个原则,宁缺毋滥,没必要为了滥竽充数。



巨大贡献的文臣武将,达到标准后,文入文阁,武入武阁。



名列阁中,流芳百世。



各人的名字三方,他的画像,画像下,则是这位朝臣所立下的丰功伟绩。



同时文武阁分正负,正者,为功劳巨大者入。



负者,内部嘛,没有对比,就没有竞争不是。



专门放那些奸臣,逆臣的排位,以及他们干的事,遗臭万年。



相信文武百官,也没有谁会有意见的。



毕竟谁知道谁是忠臣,谁是奸臣。



皇室宗也包括在内,毕竟机会等同嘛。



也就是说,皇帝,也在其中,而且必须在其中。



他这一辈子当政,做了什么利国利民的大事,国家国力究竟是衰退了,还是进步了。



他下方,有多少这样的能臣武将,建立了多少功勋。



就是不知道皇兄敢不敢了。&rdo;



萧景欣的话,萧景琰目中精光大放。



就是正在用膳的文武百官,也是兴致勃勃,谁不想流芳百世啊,谁都怕遗臭万年。



谁也不想做,不愿做,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奸臣。



静妃听着萧景欣的话,也陷入沉思,她里一个智者,深知如此的好处。



不仅激励朝臣,也时刻鞭策着朝臣。



&ldo;哈哈,好,小妹果然不愧是智者。&rdo;



&ldo;为兄有什么不敢的,为兄不敢自居是明君,但是也兢兢业业。



至于后来人,究竟是千古贤名,还是千古骂名,那都是他们的事,与为兄无关。



小妹,这个建议好,妙,文武正负四阁就交给你了。



但父皇……&rdo;



&ldo;咳咳,皇兄,要孝顺,既然这是我们兄妹这一代提出来的,就没必要将父皇拉扯出来了。



但是除了林帅,言侯啊,小殊哥哥啊这些可都是您的臣子。&rdo;



萧景欣言外之意,就是说没必要将先帝写进去了,免得遗臭万年。



萧景琰和静妃瞪了她一眼,她直接不言不语了。



不过萧景欣的话,倒是正合了他的意思。



&ldo;不过放心吧,王兄您交给我的事,定给你办得漂漂亮亮,妥妥当当的。&rdo;



说完向着萧景琰伸出手去。



&ldo;怎么了,小妹?&rdo;



萧景琰不解道。



萧景欣白了一眼:&ldo;钱啊,没钱建什么文武阁?



不会让小妹亲自下苦力给您建造吧。



对了,王兄您吩咐一下皇家工匠吧,让他们来听我的吩咐。



另外,如此大工程,我会召一些长安城内的百姓来帮忙,到时候付给他们钱,等价交换吧。



文武阁建成了,还能给那些百姓钱财,一举两得。



这就是另一点建议了,以后啊,赈灾什么的,皇兄您就直接在大梁开设一些工程。



拨款下去,供流民吃住,让他们干活,还给他们钱财,一举两得啊。



就不会劳民伤财,梁大梁都拖垮了,还不一定起到赈灾效果。



这就是商人的用处,所以啊,士农工商,都是国家的基础,没有什么等级之分,只是处于不同的地位而已。



我建议皇兄,下一步,大梁的工作重点,就是这点。



这是第一点,第二,废除奴隶制度,其他国家我们管不了,但是我大梁,谁敢奴役百姓,严惩。



同样,从文武百官开始,可以拥有侍女,打理家务,但是需要付给酬劳,一年的酬劳最低标准,是够一个人吃穿一年。



不能限制侍女回家省亲,以后一步步完善下去。



当制度完善后,再拿到皇宫来用。



长此以往,皇兄,我们这一代,有没有机会一统天下不知道。



但是只要我大梁注重皇子继承人的教导,代代出明君,不出两三代,兼并各国,一统天下,实现秦汉之疆土,还是有很大把握的。&rdo;



&ldo;嘶……一统天下?小妹,你是认真的?



哈哈,这个建议好,就依你的意思,为兄也希望百年之后,大梁能够一统天下。&rdo;



&ldo;多谢皇兄!&rdo;



两兄妹的谈话,文武百官心思各异,也没有胆子插嘴。



只能静静地当个听众,逆来顺受。



以后的日子,应该不会太好过了,咳咳,当然,他们还是没理由,也没胆子说出来的。



那位传奇王爷,十几年前,一战灭杀了多少敌人?



没有二十万,也有十五万,一个不留,别看她好相处,但是狠辣之手段,令他们毛骨悚然。



杀神之名,不是白得的,威震着周边各大国家,令得大梁安安稳稳渡过了十几年。



尤其是这位王爷,虽然游历天下,但是西魏秦州,可是相当于被她攻占的,夏冬当初接到她的命令,禀报皇帝,皇帝由于信任,义无反顾批准,才收获了秦州。



一州之地啊,周边有的国家领土面积,还没有这一州之地大呢。



大梁军政,可是全部掌握在这对兄妹的手中。



这两人,才是大梁权利巅峰的存在。



别看萧景欣十几年没有回来了,但是那些武将,哪一个不是萧景欣亲自调教出来的?



对她的忠心,坚不可摧。



要不是这对兄妹,没得没有权利欲望,作为帝王的萧景琰也是个大度开明的明君,从不怀疑萧景欣。



否则一旦争斗起来,胜利者,还真的十之七八是那个传奇王爷。



静妃则是欣慰地看着这对兄妹和睦相处,和睦治理国家。



她庆幸当初收养萧景欣,更庆幸将萧景欣视若己出。



否则今天是什么局面,十几年前是什么局面,她不敢想象。



……



悠悠岁月,接下任务后,萧景欣就兢兢业业,一心扑在文武阁上面。



庞大的物力人力下,他都差不多花费了两年时间,也就是武靖十七年,才将文武两阁建立完毕。



以她超前眼光,见解的指导,这文武两阁,可以说是当今天下最豪华,最神秘的阁楼也不为过。



文武两阁并立,地下三层,地上三层,地下为正,地面上为负。



各种机关遍布,不清楚的人贸然进入,只会死无全尸。



各种机关,只会是皇帝掌管,代代相传,作为最高机密。



当然,这一代,萧景欣也知道了。



而且这才是初步设立,在萧景欣的设想中,文武两阁,还远没有完成。



这两年中,发生了几件大事,大梁老臣,沈追,蔡荃,言侯相继去世。



静妃,也终于耐不住岁月的考验,追随先皇而去,举国哀悼。



萧景琰的各位子女,也在萧景欣麾下学习。



萧景欣倾囊相授,对于萧韵,她是传授治国之道,为君之道,武道为辅。



对于其他人,她就注重武道,注重忠君爱国思想的教育。



萧韵、萧策、萧轩、萧然、萧沂、萧玉、萧颖兄妹七人都学得有模有样。



只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啊,这几个小家伙也一样,随着成长,性格不同,爱好不同也显现了出来。



萧玉最是刻苦修炼武功,领兵之道。



萧韵热衷治国之道,武道在他眼里,可有可无。



萧颖,作为幺女,最受宠爱,无法无天,顽皮,即使有着萧景欣压着,也只是强迫性练武。



萧策、有能力,有野心,虽然有着萧景欣压着,但是仍然免不了偷偷去碰那些治国之道。



被萧景欣,暗中告诉过萧景琰,如果不想将来发生兄弟相残杀的局面,最好别让他掌管大军。



萧轩、萧然、萧沂、三人嘛,平平无奇,对于他们,萧景欣可就严格太多了,从不留情,不努力就惩罚。



他们对于自家这个姑姑,可比对他们父皇怕多了。



但要说萧景欣最看重的,莫过于萧玉,这个小丫头,被她当作传人培养。



萧韵当作储君培养,萧颖嘛,纯属是溺爱了。



而且这丫头还小,虽然她有强迫其修炼,但也不是太严厉。



几个小家伙的情况,学习情况,心



性,早就被她写下来,暗中递给皇帝萧景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武者长生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鸿蒙求道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鸿蒙求道者并收藏武者长生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