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陈氏心下微微有些失望,不过听温玉的意思,也觉得是。
不管怎么说,谢家小院是她的心血,心头肉。要真的搬了,心里肯定也会有不舍的。
“好,那我先回去,与她们说一声。”
谢陈氏说完又匆匆地走了。
她在这农家小炒的活,很轻巧,除了早上采买一天用的肉菜之外,其余都是空闲的。当然,这肉菜她还不需要采买多少,因为自家有庄子,会产,且还送货上门来着。
她每天采买地,也只是在查看了庄子送过来的东西,够不够一天所用的。
不够的话,她再去买一些回来,仅此而已。
剩下的时间,她偶尔会帮忙招呼下客人,或者帮忙收拾下碗筷。
现在姑娘出了这作坊,她也觉得自己的身子骨好了许多,她想和姑娘说,到时候能不能叫她也一块去做工算了。
这样的日子很踏实很安逸,儿女有出息,前途不可限量,而她也在清闲中忙碌着,不必为下一顿吃喝什么而发愁。
她想,姑娘真的是她这辈子最大的恩人。这样的日子,是她以往做梦都不敢想的。
谢陈氏走时,总觉得哪里怪怪得,一时又说不上来。
等到快到钱市巷子时,才猛然反应过来。
刚才姑娘喊小云姑娘为姐姐,好似是小云姐,她没听错吧?
还有小云姑娘与姑娘说话时,也不再带着谦卑,有的只是落落大方与坦然。
难道说,小云姑娘已是自由身?还是说,其实她也是个有身份的人?
有些想不明白的谢陈氏,甩了甩头,暗道,这事和她没关系。
这是主子们之前的事,她莫要管太多。
她的儿女可都还是温玉姑娘的长工呢,一签可是十年,如今一年都还没过。
小娃和霍嬷嬷两人这会儿正在规划颜府的一进院。
两人算来算去,总觉得安排在这里做工着实不妥。
这宅子每一处都透着雅致,要是改成作坊的话,势必要拆建。
可是如此一来,这宅子,日后还能住人吗?
要是不能住人,那留着姑娘的二进院,也有些不像话。
“嬷嬷,要不这里先别折腾了,咱们先看看哪里有租或者买的吧。要不这样,你来招人,我去看有没有合适的宅子?”
霍嬷嬷眉头紧皱:“我才想起来,现在的时间不合宜。即便是租赁,那价格也得是往常的三四倍甚至更高。冬月了,春闱在即,各地学子也都差不多到了。现在京城中的人是越来越多,咱们租或者买的话,还不如直接将这里改建了。”
大不了到时候就叫姑娘一直住江府就是,要实在不成,那就将这两个作坊,都改成到京城郊外的庄子去。
横竖那里大,也不怕没地方。大不了找几个人,临时起几间屋子就是。
“那不行,六爷回头要知道了,非得劈了我不可。姑娘住过的宅子和房间,哪能随意改了,叫旁人进进出出的?”
小娃先是大声反驳,接着小声得不能再小声道:“姑娘现在虽然身份是这个,但假以时日,回去就和六爷成亲的。到时候她是什么身份?这传出去,说自己做工的坊子,原先是那墨王妃的闺房,这像话吗?”
霍嬷嬷一听这话,心里衡量了一番后,也觉得小娃说得不错。
可现在姑娘的钱又是大笔得投入到各个需要的地方去了,这房价那么高的话,哪里哪里能轻易拿出银子来?
当然,除非动用金子。只是,那是她的底限,不到万不得已,她还不会用。
就在两人有些泄气,又绞尽脑汁在琢磨该怎么办之时,沈大夫妻和谢陈氏都来了。
“霍嬷嬷,小娃姑娘。诗情姑娘说这坊子回头放农家小炒去做,小云姑娘等人就搬到暖香阁。农家小炒这边,酒楼和宅子之间的门直接锁起来就行。”
小娃和霍嬷嬷闻言双眸一亮,是啊,她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那暖香阁可还空着呢,农家小炒那边的二进院,怎么都比这边大。那边的人搬一搬,空出来做作坊是最好不过的。横竖离暖香阁不远,到时候也有人守着,不怕出什么意外。
农家小炒地段好,人也多。在那开个作坊,不管是橄榄菜还是橄榄油,只要一做成,那香味绝对会飘散开来。
如此一来,在农家小炒进进出出的食客,定然也能闻到。到时候人们动了买得心,她们也省了回头还得找人做宣传。
且不说,那农家小炒的对面那,就是吴家的酒楼。
那酒楼的东家要是得知这一新鲜玩意儿,不管是做作料也好,下饭的菜也罢,都可行时,说不定会心动。
如此一来,他们买的话,肯定是走量的。
“嬷嬷,既然作坊这边不用担心了,那咱们开始招收人吧。对了沈大爷,不知道沈逸有没有和你说,这事我们先可以教给你们,但你们绝对不能泄露了?”
小娃前一天晚上有去找过沈逸,特地交代了一声,叫他做他爹娘的思想工作。
“有,有,逸儿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管,也不需要多想,只管做好你们吩咐下来的事就行。”
沈大,如今因为儿子中举,这条巷子的人都要高看他们家一眼。
加上他们夫妻俩始终没有辞去颜府这边的工作,日子也算是过得越来越好,因此人称一声沈大爷。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当你有钱或者有权时,自然有人会巴结你。
沈大夫妻俩老实能干,按理比谢陈氏的日子要好上不止一点半点,奈何有沈逸这个读书人在,故而也算得上清贫。
也正是因为这个,夫妻俩从来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好比当初连林这个不知道哪里拐过来的亲戚,因对方是连府上的管事嬷嬷,也只能低着头,为其办事。
纵然想拒绝,可又怕拒绝的话说出口后,会得罪人。
如今儿子是举人,来年即便考不上进士,说到底在这些平民老百姓中,还是一个有本事的。
因这,加上家里日子也好过了不少,故而心态上也稍稍有些变化。
人虽然没怎么变,但至少现在说话都不在低头,一副胆怯的模样。
只是在对街坊邻居的恳请之时,那拒绝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
昨天他们的儿子沈逸与他们分析了很多利弊,大意有温玉这次要开的作坊,回头要他们帮忙看着。
但是这次挑选人之时,不管是谁上门说情都没用。
要是他们心软答应的话,到时候搞砸了作坊不说,就他的前途也会跟着受影响。
为何他的前途是影响呢?那是沈逸说了,温玉这作坊和皇家有关系。他们算起来,也是为皇家办事的。
你要是搞砸了,说不好一家子都要掉脑袋。
沈大夫妻俩听到这,哪里还能想法什么,当然是小命要紧。
其实人的本能在面对自己随时可能会死,亦或者自己所在乎的儿子前途尽毁时,自然是优先选择保护自己。
之前沈逸因不放心他们,还特意交代过,到时候该怎么办。
他们家儿子现在是举人了,一脚已经踏进了仕途,诚如儿子说的,办好了这事,他日后前途不愁。
要砸了,即便他谋个差事,去小地方做县令或县蔚,都难。
京城遍地是官,你随手拉一个人,兴许他家的谁谁是在哪里做什么的。
所以你只要做好自己,其他都不要管,管多了,对谁都没好处。
一旁的谢陈氏闻言再次道:“诗情姑娘说,这次先招三十个人,橄榄菜作坊二十个,油坊那十个。”
霍嬷嬷略微琢磨了下,又上下打量了一番谢陈氏,道:“谢陈氏,你要是觉得身子好了,不想去农家小炒的话,到时候橄榄菜的作坊就招二十个女的,回头由你和沈逸娘来管。至于油坊这边的十个,就男子吧,由沈逸爹来管。你们现在先琢磨,哪些人是合适的,先找出来我这看看。没问题的会留下,回头什么时候上工时,在由你们去通知。这几天,你们得跟我们学一下该怎么做先。”
在皇上赐的墨宝没下来之前
不管怎么说,谢家小院是她的心血,心头肉。要真的搬了,心里肯定也会有不舍的。
“好,那我先回去,与她们说一声。”
谢陈氏说完又匆匆地走了。
她在这农家小炒的活,很轻巧,除了早上采买一天用的肉菜之外,其余都是空闲的。当然,这肉菜她还不需要采买多少,因为自家有庄子,会产,且还送货上门来着。
她每天采买地,也只是在查看了庄子送过来的东西,够不够一天所用的。
不够的话,她再去买一些回来,仅此而已。
剩下的时间,她偶尔会帮忙招呼下客人,或者帮忙收拾下碗筷。
现在姑娘出了这作坊,她也觉得自己的身子骨好了许多,她想和姑娘说,到时候能不能叫她也一块去做工算了。
这样的日子很踏实很安逸,儿女有出息,前途不可限量,而她也在清闲中忙碌着,不必为下一顿吃喝什么而发愁。
她想,姑娘真的是她这辈子最大的恩人。这样的日子,是她以往做梦都不敢想的。
谢陈氏走时,总觉得哪里怪怪得,一时又说不上来。
等到快到钱市巷子时,才猛然反应过来。
刚才姑娘喊小云姑娘为姐姐,好似是小云姐,她没听错吧?
还有小云姑娘与姑娘说话时,也不再带着谦卑,有的只是落落大方与坦然。
难道说,小云姑娘已是自由身?还是说,其实她也是个有身份的人?
有些想不明白的谢陈氏,甩了甩头,暗道,这事和她没关系。
这是主子们之前的事,她莫要管太多。
她的儿女可都还是温玉姑娘的长工呢,一签可是十年,如今一年都还没过。
小娃和霍嬷嬷两人这会儿正在规划颜府的一进院。
两人算来算去,总觉得安排在这里做工着实不妥。
这宅子每一处都透着雅致,要是改成作坊的话,势必要拆建。
可是如此一来,这宅子,日后还能住人吗?
要是不能住人,那留着姑娘的二进院,也有些不像话。
“嬷嬷,要不这里先别折腾了,咱们先看看哪里有租或者买的吧。要不这样,你来招人,我去看有没有合适的宅子?”
霍嬷嬷眉头紧皱:“我才想起来,现在的时间不合宜。即便是租赁,那价格也得是往常的三四倍甚至更高。冬月了,春闱在即,各地学子也都差不多到了。现在京城中的人是越来越多,咱们租或者买的话,还不如直接将这里改建了。”
大不了到时候就叫姑娘一直住江府就是,要实在不成,那就将这两个作坊,都改成到京城郊外的庄子去。
横竖那里大,也不怕没地方。大不了找几个人,临时起几间屋子就是。
“那不行,六爷回头要知道了,非得劈了我不可。姑娘住过的宅子和房间,哪能随意改了,叫旁人进进出出的?”
小娃先是大声反驳,接着小声得不能再小声道:“姑娘现在虽然身份是这个,但假以时日,回去就和六爷成亲的。到时候她是什么身份?这传出去,说自己做工的坊子,原先是那墨王妃的闺房,这像话吗?”
霍嬷嬷一听这话,心里衡量了一番后,也觉得小娃说得不错。
可现在姑娘的钱又是大笔得投入到各个需要的地方去了,这房价那么高的话,哪里哪里能轻易拿出银子来?
当然,除非动用金子。只是,那是她的底限,不到万不得已,她还不会用。
就在两人有些泄气,又绞尽脑汁在琢磨该怎么办之时,沈大夫妻和谢陈氏都来了。
“霍嬷嬷,小娃姑娘。诗情姑娘说这坊子回头放农家小炒去做,小云姑娘等人就搬到暖香阁。农家小炒这边,酒楼和宅子之间的门直接锁起来就行。”
小娃和霍嬷嬷闻言双眸一亮,是啊,她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那暖香阁可还空着呢,农家小炒那边的二进院,怎么都比这边大。那边的人搬一搬,空出来做作坊是最好不过的。横竖离暖香阁不远,到时候也有人守着,不怕出什么意外。
农家小炒地段好,人也多。在那开个作坊,不管是橄榄菜还是橄榄油,只要一做成,那香味绝对会飘散开来。
如此一来,在农家小炒进进出出的食客,定然也能闻到。到时候人们动了买得心,她们也省了回头还得找人做宣传。
且不说,那农家小炒的对面那,就是吴家的酒楼。
那酒楼的东家要是得知这一新鲜玩意儿,不管是做作料也好,下饭的菜也罢,都可行时,说不定会心动。
如此一来,他们买的话,肯定是走量的。
“嬷嬷,既然作坊这边不用担心了,那咱们开始招收人吧。对了沈大爷,不知道沈逸有没有和你说,这事我们先可以教给你们,但你们绝对不能泄露了?”
小娃前一天晚上有去找过沈逸,特地交代了一声,叫他做他爹娘的思想工作。
“有,有,逸儿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管,也不需要多想,只管做好你们吩咐下来的事就行。”
沈大,如今因为儿子中举,这条巷子的人都要高看他们家一眼。
加上他们夫妻俩始终没有辞去颜府这边的工作,日子也算是过得越来越好,因此人称一声沈大爷。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当你有钱或者有权时,自然有人会巴结你。
沈大夫妻俩老实能干,按理比谢陈氏的日子要好上不止一点半点,奈何有沈逸这个读书人在,故而也算得上清贫。
也正是因为这个,夫妻俩从来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好比当初连林这个不知道哪里拐过来的亲戚,因对方是连府上的管事嬷嬷,也只能低着头,为其办事。
纵然想拒绝,可又怕拒绝的话说出口后,会得罪人。
如今儿子是举人,来年即便考不上进士,说到底在这些平民老百姓中,还是一个有本事的。
因这,加上家里日子也好过了不少,故而心态上也稍稍有些变化。
人虽然没怎么变,但至少现在说话都不在低头,一副胆怯的模样。
只是在对街坊邻居的恳请之时,那拒绝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
昨天他们的儿子沈逸与他们分析了很多利弊,大意有温玉这次要开的作坊,回头要他们帮忙看着。
但是这次挑选人之时,不管是谁上门说情都没用。
要是他们心软答应的话,到时候搞砸了作坊不说,就他的前途也会跟着受影响。
为何他的前途是影响呢?那是沈逸说了,温玉这作坊和皇家有关系。他们算起来,也是为皇家办事的。
你要是搞砸了,说不好一家子都要掉脑袋。
沈大夫妻俩听到这,哪里还能想法什么,当然是小命要紧。
其实人的本能在面对自己随时可能会死,亦或者自己所在乎的儿子前途尽毁时,自然是优先选择保护自己。
之前沈逸因不放心他们,还特意交代过,到时候该怎么办。
他们家儿子现在是举人了,一脚已经踏进了仕途,诚如儿子说的,办好了这事,他日后前途不愁。
要砸了,即便他谋个差事,去小地方做县令或县蔚,都难。
京城遍地是官,你随手拉一个人,兴许他家的谁谁是在哪里做什么的。
所以你只要做好自己,其他都不要管,管多了,对谁都没好处。
一旁的谢陈氏闻言再次道:“诗情姑娘说,这次先招三十个人,橄榄菜作坊二十个,油坊那十个。”
霍嬷嬷略微琢磨了下,又上下打量了一番谢陈氏,道:“谢陈氏,你要是觉得身子好了,不想去农家小炒的话,到时候橄榄菜的作坊就招二十个女的,回头由你和沈逸娘来管。至于油坊这边的十个,就男子吧,由沈逸爹来管。你们现在先琢磨,哪些人是合适的,先找出来我这看看。没问题的会留下,回头什么时候上工时,在由你们去通知。这几天,你们得跟我们学一下该怎么做先。”
在皇上赐的墨宝没下来之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