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极其看重礼仪,祭祀天地和皇家祭祀,可是头等大事,所以礼部看似不管官员、不管钱,但它的权利可不小。



而且科举考试还直接掌握在礼部手里。



参你一个不尊礼仪,就和现代社会媒体说某个人道德和人品有问题一样,名声很快就会臭了。



别说做官,乖乖的回家闭门思过,上书自辩,等着事情查清楚你才能出来。



否则,那肯定会被言官群起而攻。



但真老老实实回家闭门思过,除非是圣人,否则总能抓住点你的把柄。



问题不大,降职调任出京。



问题大的,得看皇帝老儿如何看。



或者轻拿轻放、辞官归家,或者进大牢,等着三堂会审。



可以说,六部除了公认的吏部天官外,就是礼部最大。



加上能成为尚书,年龄至少5、60岁。



也就是说,那位尚书大人只要不是写信给亲爹,亲大哥和叔父辈的人。



这首带着劝解、责怪的诗交给同辈、晚辈时,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要是于洪高写这种诗给老丈人,那就等于指着老丈人的鼻子开骂。



想到这,石仲魁告罪一声,用笔把诗写出来。



不过,他没照着全抄。



而是改成,‘一纸家书只为田,让他一丈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田’二声,‘墙’二声,符合押韵的规矩,后面一句就不用改了。



隐隐透露自己的心志不小,也不是坏事。



说不定还坐定了自己以前是在藏拙以自保,一举解决掉石呆子的麻烦。



于洪高和于同甫父子俩,顿时目瞪口呆的看着他。



这首劝人谦让的诗,不说比前人优秀,至少在大周朝,人人都得竖起大拇指。



“贤弟之才,胜我十倍。”



于同甫说完,起身躬身行礼,惊的石仲魁脸色一红。



要是记忆力,那肯定真的比于同甫强,可说到真才实学就两说了。



忙一把拉住他,语气要多诚恳就有多诚恳的说到,“兄长这是做什么,我既是老师弟子,理当为恩师分忧。”



“哈哈哈。”



于洪高见此,心里那叫一个满意和高兴,不由大笑起来。



石仲魁不等这父子俩想到辈分差异,忙开口道,“恩师,这诗虽好,但只能由身份、地位不低于缮国公的人来劝。



或者,把缮国公公子请到家中,您才能以姐夫,或者同辈之人的身份劝解他。”



于洪高心里一惊,很快就明白了过来。



叹息一声道,“伯谦之才,确实胜过思成十倍。”



于同甫一脸赞同,而石仲魁这次没再谦虚,过度谦虚就是虚伪,反而不是好事。



“坐”,让石仲魁和于同甫坐下,于洪高想了好一会,最后还是摇摇头。



“按说你们兄弟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带着农场下凡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夜天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夜天下并收藏带着农场下凡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