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若改田邑制为谷禄制,臣以为,可制定如下标准。”



范蠡不紧不慢的从衣袖中,掏出一道竹简,大声念道:“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



“后一级即为二千石,再次一级为比二千石。”



“其下依次为千石、比千石、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百石、斗食、左史。”



“左史最下,月俸八斛。凡俸禄一半发谷,一半发钱,可偶有变动。”



顿了一下,范蠡又道:“在朝中为官者,太宰、御史大夫、大司马,此三公皆为万石,月谷三百五十斛!”



“廷尉、治粟内史、大行令等九卿,秩中二千石,月俸一百八十斛,一岁凡得二千一百六十石。”



“郡守、郡丞、郡尉,皆真两千石月俸百五十斛,一岁凡得千八百石。”



“县令、县丞、县尉,皆秩六百石至千石不等……”



显然,这一次庆忌要改革的谷禄制,制定了严格的等级划分。



不同的官职,享受不同的待遇。



像是太师季子,就享受三公的待遇,一年能得到一万石的粮



所以,应该拿三公来比较。



吴国的三公,即太宰、大司马、御史大夫,年入谷禄一万石。



若以上等良田来计算,正好就是两千五百亩!



这还是良田!



晋国赏赐给六卿的耕地,不一定都是上等的良田!



若以普通耕地来计算,三公的谷禄,就相当于三四千亩的“田产”。



所以,从这一项改革上来看,吴国的公卿大夫似乎是并不吃亏。



饶是如此,群臣都在暗暗盘算一番后,心中颇有微词。



“大王,臣以为在我吴国实行此等谷禄制,不妥!”



少府被离站起身道:“而今天下列国,实行的依旧是田邑制,且并无不妥。”



“田邑制,可使卿大夫世袭罔替其田地。然,此等谷禄制,似臣等卿大夫官吏离任后,岂能享有?”



“子孙后代也不可享有!”



“若以谷禄制取代田邑制,臣唯恐朝臣官吏心生不满,继而挂印而去!”



“请大王三思!”



太仆申息跟着起身,赞同的道:“大王,少府离所言极是。”



“士子求官,或为名,或为利,为名者好说,若为利。”



“此等谷禄制,怕是会



“若卒于任上,或年过六十致仕者,三公赐钱百万,田邑百顷,九卿赐钱五十万,田邑五十顷。”



"target="_bnk">>



“以此类推,可赏钱及田邑,另得玉、帛、布等物之赏赐。”



一听这话,群臣都为之面面相觑。



这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是大有裨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重生之吴霸春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并收藏重生之吴霸春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