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暗暗的思索一下,随即回答道:“或如我对弟子因材施教一般,我的治国之才,未必适用于吴国,而非大王无识人之明也。”



“既然夫子在吴国没有用武之地,何不往他处?”



“这……”



孔丘被颜路问住了。



他的前半生,一路磕磕绊绊,是颇为不幸的。



孔丘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丘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夏邑。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



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丘的父亲,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值得一提的是,孔丘是子姓孔氏,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出名的勇士。



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为得子,叔梁纥曾在尼丘山求拜,故取名丘,字仲尼。



而大概在孔丘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好在孔丘敏而好学,青年时期就在鲁国担任小吏,但终不得重用,也没有晋升之途。



之后,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击败,逃到齐国,孔丘便离开鲁国到齐国。



当时,孔子曾与齐太师谈说音乐,闻习韶乐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



齐君吕杵臼善待孔丘,欲委以重任,但是被晏婴所破坏,孔丘不得已,又返回鲁国,招收弟子授业。



在得知吴王庆忌求贤若渴,发布求贤令后,孔丘就忍不住想一展所学,于是赶来吴国。



没想到庆忌认为孔子的治国之道,不适用于吴国,但是能封他为客卿,给予优渥待遇。



这让孔丘十分的郁闷。



他承认,庆忌的确是爱才,也求贤若渴,但是为何偏偏不能重用自己?



“夫子,颜路所言极是。”



在一侧的曾点,跟着起身道:“大王虽不失为一代明君,一代雄主,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君子岂可郁郁而久居人下?”



“正是!”



“曾晳说的没错!”



“夫子,吴都终究不是久留之地,咱们回鲁国去。或与以往一般周游列国,岂不快哉?”



闵损、冉耕、颜路、曾点等一众弟子,都不愿意再待在吴国碌碌无为,所以都在劝说孔丘带着他们离开吴国。



这让孔丘十分的犹豫。



在吴国不得重用,难道在鲁国他就能得到重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重生之吴霸春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并收藏重生之吴霸春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