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不是没有道理的,但一个不满周岁的婴孩,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如何能看得出端倪?



朱姬对待吴熙,实在是有些苛刻的。



对于她望子成龙的心情,庆忌能理解,只是期望朱姬不要做得太过分。



家宴结束后,庆忌就领着王后季蔻回到椒房殿。



自始至终,季蔻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精神有些恍惚。



庆忌为防止季蔻摔着,特意扶着她进入椒房殿的。



床榻之上,庆忌看着欲言又止的季蔻,只是轻笑一声,问道:“王后,有话但说无妨。”



“大王,臣妾可否逾礼问一句?”



“说。”



“大王日后若立储君,不知是择贤?择嫡?或是择长?”



闻言,庆忌怔了一下,暗暗思衬起来。



历朝历代的继承制度,即宗法制实际上是有所不同的。



有夏、商、周三代,夏朝的帝位由儿子接任,偶尔也有传给兄弟的。



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以行传给自己的儿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周,都于镐京,并改“帝”为“王”。



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周王朝的这一制度就是宗法制,它与华夏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



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



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天子按嫡长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天子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宗。



这些诸侯也是按嫡长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非嫡长子则由诸侯分封为卿大夫。



诸侯对于这些卿大夫来说,又是“大宗”,依次类推。



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不再分封。



在这样的情形下,在天下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



即,宗周天下!



吴承周制,在吴王诸樊之前的吴国历代君王,基本上都恪守宗法制,立嫡立长。



只是在吴王寿梦时期,更看着小儿子季札,故而擅自篡改了这一宗法制,让诸樊、余祭、夷昧、季札四人兄终弟及。



但是,在传到庆忌的祖父,即吴王夷昧的时候,季札辞而不受国君之位,于是夷昧就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吴王僚。



这就导致吴国的国本动摇,诸樊之子阖闾不服气,以专诸刺王僚,终于引发吴国内乱。



及早的确立国本,其实对于吴国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



然而,此时的庆忌却不以为然。



“王后,不论是立嫡、立长,还是立贤,都要视形势而定。”



庆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重生之吴霸春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并收藏重生之吴霸春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