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在寻常时候,吴国的常备军都保持在三万人以上,毕竟吴国的疆域可不小,需要驻扎兵马的地方也很多。



但是,眼下庆忌居然要一口气裁军一半以上?



这不得不让群臣迟疑。



庆忌这么干,是否会让吴国的防务变得空虚?



但,庆忌的决策是这样的。



南部的驻军一千人是应对越国方面,西部的驻军三千人是应对楚国方面,西南部的驻军三千人,则是应对仍有不臣之心的山越部族。



毕竟西南诸夷还尚未全部臣服于吴国,庆忌仍以熊子丹为大将、大都督,联合山越各部的勇士,将不服王化的部族逐一征服。



至于北部的三千驻军,同样是为了镇压淮夷各部,以备不测的。



所以,那一万边军是必须要的。



至于留守吴都的五千常备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裁军,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吴国的军费开支,同时能将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投入到生产建设当中。



即便是爆发战乱,庆忌相信这么多的常备军足够一战,至少能给予吴国一定的调兵遣将的时间。



太宰季札不得不出列道:“大王,裁军之意,固然美哉。然,我吴国尚武,若武备松弛,外敌来犯,又当如何?”



季札的这个问题,问的不错。



庆忌淡然一笑,说道:“我吴国自然不可不修武备。”



“寡人之意,我吴军此后将实行义务兵役制度,逢战事,将士无需自备甲胄、武器、粮秣、马匹等一应军需辎重,将由国家统一分配!”



“日常,军中将士完全由国家奉养,进行日常操练及军屯,以区别于过去的兵农合一制。”



一听这话,朝堂上的群臣更是禁不住满脸骇然之色。



庆忌这是要改革军制?



是的!



在这之前,不止是吴国,天下列国,包括夏商二代,所用的兵役制度,无不是兵农合一制,即寓兵于农。



就庆忌所知道的,历朝历代主要包括兵农合一制、全民皆兵制、征兵制、军户制、团结兵制、民兵制、募兵制、卫所制、八旗绿营制等。



每一种兵役制度都有好有坏,利弊不一。



在西周、春秋以前,是寓兵于农的。所谓寓兵于农,就是以农器为兵器。



古代兵器是铜做的,农器也是铜做的。兵器都藏在公家,临战才发给,即所谓授甲、授兵。



兵器只能供给正式军队用,乡下保卫团一类的兵,是不能给与的。



但是,当敌人打过来时,又不能随便拿着个农器就自卫,所以《六韬》中说,教民将某种农器当某种兵器。



到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对抗的加剧,开始出现了全民皆兵制。



春秋时,各国用兵,最多不过数万。



至战国时,却坑降斩级,动以万计!



如齐顷公鞍战败北逃回去的时候的情形可知,其时正式的军队虽败于外,各地方守御之兵仍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重生之吴霸春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并收藏重生之吴霸春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