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一个十分残酷的事实!



吴国在国力上,的确达不到一流国家的序列,但绝对是一个军事强国!



吴国的先祖泰伯奔荆蛮之地,披荆斩棘,饭稻羹鱼,迄今已有六百年之久,尽管经过历代吴国君王的大力开发,吴地已经渐渐兴旺发达,肥沃的土地也不少。



但是,吴国在国力上,还不及部分中原国家!



譬如宋国,疆土面积还没有吴国的三分之一大,但胜在土地富庶,人口众多,商业发达!



若论称霸的根基,宋国是胜于吴国的。



范蠡话锋一转,便道:“是故,大王欲富国强兵,称霸于天下,在下以为大王当尽快停止对外战事,与民休养生息,劝课农桑,积蓄国力。”



“寡人当何为?”



“大王应该知道一个道理,夫粜(卖出)谷物,价格过低,则将损害农人之利,农人受损,不力事生产,田地便将荒废!”



范蠡缓声道:“而谷物的价格过高,则将损害商贾之利,商贾受损,谷物就周转困难,无人从商,国家的钱财赋税何来?”



“以吴国为例,谷价若低至二十就将损害农人,谷价如高至九十,就将损害商贾。而若把谷价限制在不低于三十、不高于八十的幅度内,就将对农人和商贾都有利!”



“如能这般平粜齐物,岂非于国有利?”



“善!”



听到范蠡的这一治国良策,庆忌不禁微微颔首,颇为赞同。



谷贱伤民,谷贵伤末,范蠡的这一治国之策,是贵在农末俱利!



即通过把价格调整到一定范围内而做到农末俱利。



这样既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又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使吴国的经济各个领域都能够协调发展。



其次,范蠡明确提出了商品价格对生产与流通的作用,尤其是恰当地处理好谷价与其他商品价格的关系对生产与流通的作用。



他试图通过调整价格促进生产和流通,这都是通过经济手段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



这也是值得肯定的。



“何以平粜?”



庆忌问道。



“大王,这就需要丰收之年,国府将粮收购储藏起来,在歉收年缺粮时,国府再将粮食平价售出,如此才能起到平定粮食与其他物价之用,此所谓之平粜齐物也。”



范蠡回答得头头是道,让庆忌的心中为之叹服。



他忽然想起,战国时李悝推行平粜法和汉代设的常平仓,貌似都是效仿范蠡的!



平粜齐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贵在中庸,不愠不火,但的确于民有利,于国有利,而且这样的国策不会太过触犯贵族的利益,又能大大加强国府的信用,让吴国的国力在不知不觉中水涨船高!



庆忌已经看出了这一点。



随后,庆忌跟范蠡在滋德殿废寝忘食的谈论了一天一夜。



基本上都在探讨战后如何治理吴国。



范蠡每每都能推出新的治国之法,让人信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重生之吴霸春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并收藏重生之吴霸春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