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襄睡醒的时候,已经是日上三竿了,城中安民赈灾之事有赵云署理,城外抓捕雷氏家卷,有典韦负责,城防有曹性管控,各营士卒有各自的统兵军官。



用不着他操心。



负责贴身护卫的史阿、赵景,也就没有唤醒他。



按说破了六安,当加速北上,在消息没传开之前,兵临安风,扩大战果。



这确实附和兵贵神速的军略,但他麾下有不少的新兵,加速行军都能跑散的那种,还有大量的辎重需要保护,走不了快速进攻的路子。



况且雷绪战败十几天,敌人早就有了防备,没必要强行催促兵卒加速。



最重要的是,刘襄不喜欢打呆仗,那种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平推的方式,牺牲大,效率低,不划算。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安风县、阳泉县和蓼县,这三座县城就像一个直角三角形,支撑着庐江境内的淮水防线。



刘勋已经将所有力量都收缩到了这里,死守的架势很明显。



根据斥候探查的情报,刘襄判断,敌人的兵力应该不超过两万,还有六七万的青壮可用,粮草暂时不缺,攻城战不好打。



那就得换一个思路。



他北上的最终目的,是破坏淮水防线,放北岸的关羽所部渡河。



攻下敌方城池,只是手段而已,不能钻牛角尖。



如果他能在南岸占据一处方便渡河的地段,刘勋必然会派兵来抢,那就能把敌人调出城外,或分而击之,或偷袭城池,掌握战事的主动权。



「来人,颁布告示,招募熟悉淮水沿岸的向导。」



刘襄虽然看过很多遍舆图,可他没有去过南岸,实际的地形地貌,并不了解。



只是大概的知道,蓼县上游处于大别山余脉,不适合大军行动,阳泉下游是九江的防区。



九江太守刘邈的兵力并不比刘勋差,而对岸陈王刘宠,虽有三万人马,兵力占据优势,可战力也就那样,部下士气也不高,老刘宠已经七十多了,打不动了。



九江暂时不能碰。



再往下游就是吕布的防区,他是整个淮水南岸最强的一路诸侯,打败了广陵境内的五万黄巾军,整编了两万多青壮,现有兵马超过三万。



再加上笮融这个收拢了上万户信徒,被后世佛教尊为菩萨的大忽悠,也有好几千的僧兵,广陵的实力非常强大。



最让刘襄感到棘手的,不是那些兵马,而是有发展壮大之势的佛教。不对,汉代没有佛教这个词,这会还叫做浮屠教,因为第一部传入中国的佛经被翻译为《浮屠经》,所以汉人一直称呼佛教为浮屠教。



后世的佛教徒,才把「浮屠」翻译为「佛陀」,自那以后,才有了佛教这个称呼。



浮屠教在西汉那会就传入了中国,但知名度并不高,到了汉明帝时期,明帝崇尚浮屠教义,才得到了官方认可,但因为翻译的经书不多,传教的手段也不怎么样,民间没有多少信众。



….



直到出了个笮融。



笮融这个人,贪婪好杀,卑鄙无耻,但他是个虔诚的浮屠教信徒。



他是陶谦的丹阳老乡,因此在徐州出仕,贪污了不少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釜中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釜中囚并收藏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