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亮节,岂不凸显别人争权好利?得罪人而不自知啊。



所以他决定什么都不做,不逃跑、不反抗、不投靠,谨守家宅,等待战事结束。



然后做一个遵纪守法,诗书传家的无害家族。



自己或悠游山水,或教育子弟,静待时机。



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如今上一般,时刻警惕世家大族的。也是奇怪,今上出身宗室,为何这般不喜士人呢?听说他幼时贫寒,也许是受过大族的欺辱?



想不明白啊。



周瑜躺平了



,等待着刘襄破城。



可刘襄此时却没有攻城的动作。



他只有四千甲士、四千弩手,常规的攻城办法,兵力不够啊,总不能让七千羽林军骑马攻城吧?



「陛下,守军袍服参差,神态怯懦,战意、士气都不高,若强攻一门,应能破城。」赵云拱手进言。



此时已是下午,营地搭建在城西八里之处,刘襄用望远镜能清清楚楚的看见舒县城防,而对面却只能看见模模糊糊的营地,在羽林右监的威胁之下,城中的斥候出城就死,视野已经被屏蔽。



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己方手里。



刘襄不着急攻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孤军深入啊,一点战败的风险他都不想碰。



这么说吧,他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在庐江待着,就是一柄插在淮水防线后心的利刃,拖也能把敌人的军心拖垮了。



这才是他进兵庐江的大战略。



攻城掠地只是其次,能打下来自然最好,打不下来也无所谓,于战局无损。反而是冒险发动进攻,万一败了,才是有违初衷,置大战略于不顾。



皖县的粮食暂时够用,他率军直扑舒县,本就是看见庐江逃跑的官吏比较多,想来占便宜的,真心不着急攻城。



那些南逃的家族,他也知道,但并不会阻止,跑呗,跑得越多越好,成了风潮更好。干翻了江南的主力,这些渡江南下的家族就是待宰的羔羊。



正好让这些人去剿一剿长江南边的百越,为将来的开发打下基础。



「子龙不必着急,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要放在心上,派人向北方打探,朕要知道北边六安县的情况。」



六安县在舒县北方两百里的位置,再往北百余里,就是安风、阳泉等地,那里是淮水战场。六安是产粮大县,庐江郡的淮水驻军,大部分粮草补给,都是由此地供应。



说实话,舒县不降,刘襄强攻的欲望不是特别强烈,他其实更重视六安。



「子龙,你在此地威慑城中守军,朕准备领羽林军北上六安,断淮水驻军的补给。」



全骑兵队伍,断敌人补给线的战术,他特别喜欢,最喜欢的就是敌人恨得牙痒痒,却拿他没有办法的样子。



早年间,皇甫嵩、曹操、韩遂都是受害者。



骚扰六安地区,必定能盘活庐江战事,一旦关羽所部突破淮水防线,整个战局都会向己方倾斜。



可没想到,却遭到了赵云的激烈反对。



「陛下,恕臣难以奉命,我军深入敌方境内,已经分兵一路,怎可再次分兵?如此分薄战力,委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釜中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釜中囚并收藏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