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因为当时不像现在信息这么通畅,所谓的东方艺术明珠比起现在的东方明珠名头可差远了…除了一些信徒们守在这里也没有别的保护措施,好在大漠气候干燥,二千来年反而没被破坏。



再后来就到了二十世纪,1900年6月22日看管石窟的道士王元录请来写经书的杨某在往墙缝中插灯草时,发现墙里面是空的,因此发现了一个密室,这就是现在编号17号的那个洞窟,也叫藏经洞,这个洞中有4至11世纪,西晋至宋代的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和绘画作品等四万余件。



再然后就是一部掠夺与保护的历史…可惜由于当时动荡的社会以及腐败的明清政府,加上道士王圆箓的疏于管理,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



黄保听得热血沸腾,一时间倒起了去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念头。



可念头才起就被喇叭声打断了…



前面的那导游妹子声嘶力竭地说着莫高窟名称的来历,顺便让大家猜三种说法中哪种比较靠谱:



一是说这莫高窟修建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因洞窟上有近千尊佛像,当地老百姓们就称之为千佛洞。但莫高窟周围是大沙漠,其地形比敦煌绿洲高近百米,又因古汉语里沙漠的“漠”字,与莫高窟的“莫”字可以通用,所以,在沙漠高处开凿的石窟便叫莫高窟。



听完这个游客纷纷点头,感觉这个听起来就靠…谱!



导游又说第二个,就是这古代敦煌鸣沙山称之为漠高山,山下有漠高乡。千佛洞在漠高山下,属漠高乡所管辖,所以莫高窟是漠高山、漠高乡演变而来的。



这个说法一出来,点头的人也不少,感觉这个也比较靠谱!



然后是最后一个说法,因为在大泉河谷最早开凿石窟的是乐樽和尚,后来弟子们相继在河谷开凿建造,但都没有超过乐樽开凿的石窟,人称道行“莫高于此僧”,后来人们便把乐樽首开的石窟称莫高窟,其目的是为了纪念乐樽开创首窟之功…



这个…貌似也对嘛!



游客们议论纷纷,按着逻辑来说,应该越靠后的越接近真相,为么这三种说法显得都这么对呢?



真相果然被埋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啊!



想要知道非得弄个蓝星挖机来发功不可!



“艾拉!你觉得哪个说法对?”黄保搭着车窗一脸很有兴趣的样子。



“我上哪知道去?”艾拉一脸不爽。



“你也有不知道的?”黄保笑了。



艾拉摇摇头:“主要是我没这么无聊,从逻辑上判断很明显第一种说法是对的,沙漠里的高窟就是漠高窟,然后下面有人开始居住,形成的村镇被称为漠高乡,再然后就是牵强附会出一个莫高于此僧的说法。”



没劲!黄保翻了个白眼,一脚油门向北而去,现在开的就是正常的路了。



到了市区找了个修自行车的地方把这三人放下,谢绝了他们吃饭的邀请,也没留联系方式,你们就是我人生的匆匆过客不能指望我带你们飞啊!



至于吃饭,虽然说这里貌似还有什么特色的菜肴但事实上多好的菜味道都不取决于菜本身,而是艾拉的意愿。



敦煌是有机场,但反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大王有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大茶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茶碗并收藏大王有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