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陈舟了。



作为SLAC最后的对撞机实验计划的“真正主导者”,陈舟在胶球的发现一事上,有着巨大的贡献。



在之前SLAC的那场报告会之后,有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披露胶球实验的部分细节。



这时,物理学界乃至整个世界,才真正意识到,陈舟在胶球实验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更有不少物理学家直言,是陈舟以一人之力,为整个物理学界,找到了传说中的胶球!



故而,在引力波成为大热的当下,胶球成为了唯一的竞争者。



而陈舟,俨然成为了,除雷纳·韦斯之外的,诺奖第二热门候选人。



陈舟的获奖热度,甚至比基普·S·索恩和巴里·巴里什还要高上一些。



关于陈舟能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话题,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这里面,有一个观点其实蛮有意思的。



就是,有些人觉得陈舟已经足够幸运了,在21岁的年纪,便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解决了胶球实验的理论难题,发现了胶球。



他应该可以等一等,让那些也有着足够贡献的人,先拿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毕竟,陈舟的年纪足够小,就算下一届再拿也一样。



只不过,这一观点一出来,就立马收到了大量的评论。



有人列举了每年诺奖得主的年龄,以及他们的获奖理由,再据此推算每位获奖者等待的年月。



也有人一上来就怼了回去,诺奖评的是能力,而不是年龄。



事实上,每年排队诺奖的人,远不止LIGO的三位教授。



其后,有着许多在多年前就发表了一定份量的研究论文,却始终排不上的人。



而诺奖,也从来没有说,年龄小,就应该等的说法。



一切,终归还是凭实力。



网上的讨论固然热闹,物理学界的议论,也固然精彩。



但真正头疼的,却还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奖委员会。



此时,瑞典的皇家科学院里。



“卡罗尔教授,能告诉我你最终的决定是什么吗?”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内,委员会成员纳尔多·帕克教授,颇为头疼地问道。



本来,按照诺贝尔奖的评选流程,各诺贝尔委员会都会在每年9月前,发出征求提名推荐书,要求提名人在次年2月1日前,送回推荐候选人名单及其成就说明等资料和推荐意见。



然后各委员会就会开庭详细审议,在6月1日前,依据反馈的推荐信息,提出推荐名单。



再委托专家调查,审阅调查报告,认真讨论评比,严格筛选名单。



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就表明了,诺贝尔奖候选人的筛选,是在2月1日前,就有了大致范围的。



新一届的诺贝尔奖,也将在2月1日前反馈回来的名单中,进行评选。



而陈舟和胶球实验,却是在2月1日后的。



偏偏胶球的发现还是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

章节目录

学霸从改变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白化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白化贝并收藏学霸从改变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