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过程中,他通过思维的发散,期望联系上先前粒子加速器实验的内容。



整体来说,不管是大课题,还是小课题,其中都是没有太大的技术难点的。



更多的是探究的过程,探究那个期待中的结果。



不像很多的物理课题,是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着重解决这个课题上的技术难点。



等到难点被攻克,结果的到来,就会顺气自然了。



就好比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技术路线和理论知识,并不难。



或者说,理论条件下,是完全可实现的。



难的是如何解决等离子体的磁场束缚问题,以及等离子体解体时,有什么材料能够应对那高达3000℃的高温。



这就是研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也是可控核聚变长久以来无法突破的难点。



陈舟一边梳理着先前的研究资料,一边在一张新的草稿纸上,记录下自己思考。



这些思考,不一定和这个课题有关,但都是陈舟觉得有趣的东西。



就好像,能否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二极管,不禁满足先前粒子加速器实验的需要,也能满足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需要,更能满足现在这个课题的需要呢?



直到下午四点半左右,陈舟才把先前的研究资料,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



同时,他也确定了需要通过粒子加速器实验的二极管模型。



看着草稿纸上的三种二极管模型,陈舟的嘴角微微上扬。



拿起笔,圈起了其中的一个。



那个是他为毕业课题特地准备的,其余两个,一方面是与被圈起来的那个作对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验证陈舟自己的那些有趣想法。



“该去找杨院长借实验室了,这玩意终归还是比杰波夫猜想简单多了……”



陈舟边收拾东西,边感慨着。



他不知道的是,要是杨院长听到这话,估计忍不住翻白眼。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课题是能够算国家级课题的子项的。



这难度,会很简单?



可惜的是,陈舟并不这么想。



他觉得,或许只有那种理论上需要解决难题的物理课题,才能和杰波夫猜想这种相比较。



就比如说,表达物理世界特征的所有无量纲参数,原则上是否都可以推算,或者是否存在一些仅仅取决于历史,或量子力学偶发事件,因而也是无法推算的参数?



这句话看起来很复杂,但简单来说,就是上帝在创造宇宙时,是否有选择?



想象上帝坐在控制台前,准备引发宇宙大爆炸时,上帝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我该把光速定在多少?”



“我该让这种名叫电子的小点,带多少电荷?”



“我该把普朗克常数的数值定在多大?”



亦或者,上帝是否是为了赶时间,而胡乱抓来几个数字?



抑或这些数值必须如此,因为其中深藏着某种逻辑?



在陈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从改变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白化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白化贝并收藏学霸从改变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