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高端路线,问题是人家看不上自己。



“凉州细作来报,胡奋推行奴隶、待归之策。”孟观有些气愤。



杨峥一愣,然后不觉失笑,这两人倒是有意思,抄袭都上瘾了。



凉州的情况不同于西平。



所谓奴隶、待归、治民,都只是一个表象而已。



问题的根本在于解决土地分配问题。



胡奋不可能背叛自己本身的阶层,也没那个魄力把刀伸向豪强士族。



他若敢这么玩,形同革司马家的命,司马家也会革了他的命。



“我的东西,别人学不来。”杨峥自信道。



孟观满眼敬意,“将军乃天降之人,胡奋、卫瓘凡夫俗子,拍马难追!”



这个马屁……有些接近事情的本质。



杨峥这个穿越者,可不就是天降之人?



“行了,去忙你的吧。”一句无心之言,杨峥也没放在心上。



奴隶、待归、治民三等民之策施行已经三年多。



奴隶屯田,提供主要粮食,同时转化俘虏。



待归,则化羌胡为汉。



治民,增强身份认同。



都是有明确目的的,一步一步模糊他们的种群意识。



胡奋、卫瓘这么抄,也不能说完全没用,武威的羌胡不比西平少,然而豪强士族,始终是他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没有土地,人心始终是悬着的。



最早的一批奴隶还有一年就转为待归,兴奋异常。



这几年的汉化之策推行的不错,境内以束发右衽、讲汉言为荣。



三等民之策实际上是个筛选的过程。



若不会汉言,则只能一辈子停留在待归阶层里,不能为官,不能经商,不能骑马乘轿。



军中也是一样,从伍长开始,都要经过宣义郎的审核,若不会汉言,什长就到头了。



所以越来越多羌胡,把他们的孩子送到青营。



即便天赋平平,只要能读会写,有些武艺,出来就是个什长或者宣义郎。



但若有些天资,则立刻乌鸡变凤凰。



这种诱惑不可谓不大。



刘珩、孟观、苏泓、庞青四人在青营中已经成了榜样。



不知什么时候起,西平就流行起取汉名。



这年头,汉民黔首都不曾有名,什么大目、大眼凑活着叫就算是名字了。



羌胡更是石头木头的,随便取,更多的人一生连个名字都没有。



宣义郎登记造册的时候,引起了他们的极大的兴趣。



很多人第一次发现,木片和纸上的几个字,原来就代表了自己。



好奇心瞬间就被调动起来。



九野营汇报,羌胡中有三成的人改姓杨……



什么杨狗儿、杨阿猫、杨小儿、杨三刀的名儿大行其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争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苍穹之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苍穹之鱼并收藏争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