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 另有打算
未尝不可,正要表态同意,就听耶律大石说道,“陛下万不可如此,此乃自寻死路!”
萧奉先当即恼了,厉声喝道,“林牙这是何意,陛下去西夏有何不好?既可以躲避风头,保存有用之身,又可待日后天下大变之时,借西夏复国,岂不两全其美?”
耶律大石看都不看萧奉先,只盯着耶律延禧道,“陛下,古往今来但凡寄人篱下者,有哪个落得好下场?那西夏国主是陛下外甥不错,可谁能保证他面对宋金压力,不会将陛下交出去谋取好处?”
说到这里,他这才看向萧奉先,向其逼问道,“萧大人你是何居心?陛下眼下虽境遇不佳,但只要有兵马在侧,不管是战是逃,尚能自家决定。
可一旦去了别国,那陛下的安危就等于交到他人手中,到时身不由己之下,还不是任由别人随意处置!”
“这…”萧奉先面对咄咄逼人的耶律大石,一下子就张口结舌起来。
而耶律延禧被这些话一提醒,也察觉到不妥之处,那李乾顺的身份先是一国之主,其后才是他外甥。
而且他们这对舅甥并无多少感情,尤其是几年前大宋攻打西夏甚急,李乾顺曾三番五次遣使向辽国求援,但耶律延禧都只顾着打猎,根本就未曾理会。
如今形势颠倒,风水轮流转了,说不得李乾顺真会如耶律大石所说,以他这辽国天子作为礼物,去交好宋金二国。
“唉,朕最后悔的一件事情,便是当日在头鱼宴上,没有杀了完颜阿骨打那蛮子,以至今日沦落到这般田地。”
“陛下莫要气馁,眼下还未至绝境,只要谋划得当,咱们大辽不是没有起复之机。”
“林牙有何高见,快快讲来!”耶律延禧精神一振,迫不及待的问道。
耶律大石眼看时机成熟,立即抛出他筹谋已久的对策,“陛下,眼下东方女真人愈发势大,南方的宋人背信弃义,而北方又是荒蛮之地,所以我大辽唯一的出路便是向西。”
“向西,你是说河套之地?”
“非也,河套之地虽好,却乃宋夏争夺焦点,我等去了只会成为众失之地,微臣说的向西,指的是越过金山,直取西域之地。”
耶律延禧一听西域,立马就将头摇的像拨浪鼓一般,萧奉先更是嘲笑道,“本官还以为林牙有何高见,不想竟说出这么个馊主意。那西域远在万里之外,一路之上尽是草原沙漠,依本官看啊,咱们怕是行至半路,就会埋骨荒野。”
耶律大石见耶律延禧不住点头,连忙再次劝道,“陛下,此去西域确实非止万里之遥,但只要计划得当,并非不能做成此事。最关键的是,西域向来富庶,我大辽若是能在那里立足,便可慢慢积蓄实力,待东方有变,就可出兵夺回祖地。”
耶律延禧是个享乐主义者,一想到此去向西的漫漫黄沙,他想都未想就拒绝道,“此策太过离谱,以后休要再提。还是好生想下,该如何应付目下危局为好。”
早在来见耶律延禧之前,耶律大石就猜到其十之八九不会采纳他这个法子,所幸他还有备用计划,那便是先取得耶律延禧信任,慢慢拉拢一些心腹,掌握适量兵马,待找到机会,他就带兵一路向西。
因此,在被耶律延禧拒绝以后,他丝毫不以为意,反而积极献策道,“陛下,为今之计,敌人太过势大,我等最好先暂避锋芒,实在不行便退往漠北,待他们退兵,咱们再回到漠南就是。”
萧奉先当即恼了,厉声喝道,“林牙这是何意,陛下去西夏有何不好?既可以躲避风头,保存有用之身,又可待日后天下大变之时,借西夏复国,岂不两全其美?”
耶律大石看都不看萧奉先,只盯着耶律延禧道,“陛下,古往今来但凡寄人篱下者,有哪个落得好下场?那西夏国主是陛下外甥不错,可谁能保证他面对宋金压力,不会将陛下交出去谋取好处?”
说到这里,他这才看向萧奉先,向其逼问道,“萧大人你是何居心?陛下眼下虽境遇不佳,但只要有兵马在侧,不管是战是逃,尚能自家决定。
可一旦去了别国,那陛下的安危就等于交到他人手中,到时身不由己之下,还不是任由别人随意处置!”
“这…”萧奉先面对咄咄逼人的耶律大石,一下子就张口结舌起来。
而耶律延禧被这些话一提醒,也察觉到不妥之处,那李乾顺的身份先是一国之主,其后才是他外甥。
而且他们这对舅甥并无多少感情,尤其是几年前大宋攻打西夏甚急,李乾顺曾三番五次遣使向辽国求援,但耶律延禧都只顾着打猎,根本就未曾理会。
如今形势颠倒,风水轮流转了,说不得李乾顺真会如耶律大石所说,以他这辽国天子作为礼物,去交好宋金二国。
“唉,朕最后悔的一件事情,便是当日在头鱼宴上,没有杀了完颜阿骨打那蛮子,以至今日沦落到这般田地。”
“陛下莫要气馁,眼下还未至绝境,只要谋划得当,咱们大辽不是没有起复之机。”
“林牙有何高见,快快讲来!”耶律延禧精神一振,迫不及待的问道。
耶律大石眼看时机成熟,立即抛出他筹谋已久的对策,“陛下,眼下东方女真人愈发势大,南方的宋人背信弃义,而北方又是荒蛮之地,所以我大辽唯一的出路便是向西。”
“向西,你是说河套之地?”
“非也,河套之地虽好,却乃宋夏争夺焦点,我等去了只会成为众失之地,微臣说的向西,指的是越过金山,直取西域之地。”
耶律延禧一听西域,立马就将头摇的像拨浪鼓一般,萧奉先更是嘲笑道,“本官还以为林牙有何高见,不想竟说出这么个馊主意。那西域远在万里之外,一路之上尽是草原沙漠,依本官看啊,咱们怕是行至半路,就会埋骨荒野。”
耶律大石见耶律延禧不住点头,连忙再次劝道,“陛下,此去西域确实非止万里之遥,但只要计划得当,并非不能做成此事。最关键的是,西域向来富庶,我大辽若是能在那里立足,便可慢慢积蓄实力,待东方有变,就可出兵夺回祖地。”
耶律延禧是个享乐主义者,一想到此去向西的漫漫黄沙,他想都未想就拒绝道,“此策太过离谱,以后休要再提。还是好生想下,该如何应付目下危局为好。”
早在来见耶律延禧之前,耶律大石就猜到其十之八九不会采纳他这个法子,所幸他还有备用计划,那便是先取得耶律延禧信任,慢慢拉拢一些心腹,掌握适量兵马,待找到机会,他就带兵一路向西。
因此,在被耶律延禧拒绝以后,他丝毫不以为意,反而积极献策道,“陛下,为今之计,敌人太过势大,我等最好先暂避锋芒,实在不行便退往漠北,待他们退兵,咱们再回到漠南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