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圣看着不远处宽阔的钱塘江江面,感慨道:“形势不由人,莫要多想了,好歹杭州无忧了,如今头等之事是赶紧向銮驾报告这一喜讯。”



王新命和姜叶舟闻言轻叹口气,缓缓点头。



何祐率领的明军主力趁夜登上了水师战船径直向南而行,一同被带走的还有赶来劝说何祐的黄宗羲师徒几人。



黄宗羲当初找上何祐时,一番苦口婆心地劝说何祐要做仁军,勿要学三藩之弊,只会骚扰民众,最终难成大事。



他这一番话让何祐很是反感,在何祐看来,黄宗羲说的话固然是在理的,但操作起来并不现实,先不说多少士绅确实在支持伪清,不加以惩处难免会给明郑在浙江的军事行动造成困扰。



就说若不让士兵们尝点荤腥,在敌境长久作战实难保持高昂的士气,故而他对黄宗羲的话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同时也觉得黄宗羲不过是一个夸夸其谈的腐儒罢了。



但碍于这是殿下首要搜寻的人才,他对黄宗羲一行人还是十分客气的。



随着几日接触下来后,何祐通过观察黄宗羲并不是一个腐儒,相反他的很多想法务实又叛逆,他不由多了个心眼,再次细细询问黄宗羲为何要说那番扰民的话。



经过黄宗羲的讲述何祐才知道李高山在嘉兴的胡作非为,这让他很是恼怒,但大敌当前,他暂时按下了立刻给李高山治罪的心思,准备等打完仗后再好好收拾他。



但何祐没有这个机会了,为非作歹的李高山最终没能成功逃出浙江,在何祐准备撤退的前几日,他专门派了快马通知留守在松江和嘉兴的明军寻机撤退。



留守松江的留仁镇趁着汤斌部攻城松懈之机连夜悄悄从城中撤离至海边,乘坐着水师战船向南与何祐汇合。



而李高山接到何祐命令后,决定再最后狠狠抢一波再走,结果抢的太狠没控制住,演变成了普遍性的劫掠,引起了城内民众的反抗。



本就准备撤退的李高山没有慌乱,顺势直接将城池丢给了乱民,自己带着部队撤出了嘉兴,但在行军途中,李高山部不断遭到民众自发的袭击,导致行军十分缓慢。



最终被刚刚赶到嘉兴的山东勤王绿营堵住了去路,携带着大量财货的明军突遇袭击一片混乱被打的大败,李高山也殁在乱军之中。



何祐率领着明军主力在海上航行几日后从兴化府登陆,何祐汇合杨彦迪近四万明军于新年之际向福州城杀去。



对于福州城里的士绅军民来说,明军的突然出现绝对不亚于是一场十级大地震,喇哈达兵败木兰溪的消息是举城皆知的,如今明军大举来袭,大部分人持悲观态度,不认为福州城中的残兵败将们能与明军一战。



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为了保住城池,董国兴不得不指挥省城的守军差役们查封了粮行酒肆以囤积粮食作持久未战、同时在全城大肆拉丁索夫充实城防兵力,严闭城门禁止任何人出入。



任凭城内有财力有地位的士绅们如何贿赂、恳求、哭喊、痛骂,董国兴都不为所动,所有人必须留在城中,为防御福州城做贡献。



在董国兴的战时严令下,整个福州城防紧张的转动了起来,



永历三十九年正月初八,迤逦而来的明郑大在一边构筑封锁城市的壕堑的同时,开始对福州城展开试探性炮击,负责指挥守城战的董国兴毫不示弱,以置于城头的红夷大炮予以还击,一时间硝烟笼罩了古榕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我乃郑氏四代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四联折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四联折圭并收藏我乃郑氏四代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