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生微微躬身,“不敢当殿下夸赞,此等燧发铳我朝崇祯年间就曾仿制过,工艺倒不复杂。”



接着他面露为难道:“只是这英圭黎火铳的铳管做工十分精良,用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以大包小,使两者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成内壁光滑平直的铳管,大大降低了炸膛的可能性,这是个慢细活,平均下来每人每天只能钻进一寸左右,一月只能生产两只这样的火铳。”



郑克臧点点头,“也就是说工艺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太过精细所以工匠们的制作效率很低。”



“殿下英明,正是此理。”



郑克臧想了想眼含希冀之色问道:“射程威力如何?卿可有法子改良?”



“威力射程与原铳无异,至于改良一事,恕臣愚钝只能想到加大铳口增加铳长之法,只是如此一来统会变重,不知是否会影响军士们刺刀拼杀。”



“无妨,火铳还是应以增加射程和威力为要,你先试着做,做出来后再看是否会影响刺刀近战。”



谢安生拱手应下。



郑克臧沉吟片刻后问道:“至于工匠们钻统效率低的问题,谢卿可知车床?”



谢安生一脸迷茫,“不知殿下所言车床是何物?”



郑克臧轻叹口气,这也不能怪谢安生,时代局限性嘛,他简洁地将车床的功能讲解给谢安生听。



“就是这般原理,可提升钻孔的效率数倍不止,此物乃是两百年前由西夷大师达芬奇首次设计提出的,谢卿以为如何?”



谢安生有些尴尬地擦擦汗道:“殿下所言车床听起来像是本朝《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立式磨床。”



这下轮到郑克臧尴尬了,原来中国早就有了人工踩踏式的磨床,那为什么没有推广呢?



经过谢安生的解释郑克臧才知,像《梦溪笔谈》和《天工开物》这种书在古代社会真是小众的不能再小众。



工匠们大多不识字不会去看,而识字的士大夫都忙着看四书五经,偶尔有几个好奇地买来翻阅,也不过是感慨一番器物神奇,从没人会真的去想着推广应用。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官方的不重视,并未认识到这类书的价值所在,统治者多将其视为墨家杂谈一类的书籍。



似谢安生这般读四书五经长大却对技术极感兴趣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呃,若要将此物改成以水力驱动,谢卿觉得是否可行?”



谢安生点点头,恭声回道:“应是可行,臣会组织人手试着改造。”



郑克臧满意地点点头再次开口道:“谢卿家中有《天工开物》一书?我想让礼部组织大力刊印。”



“微臣家中没有,工部藏书阁中有此书。“,他叹了口气,”很多年没人看过了,臣是近些年第一个翻阅的。”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10462&cid=8050165&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2/2)

章节目录

我乃郑氏四代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四联折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四联折圭并收藏我乃郑氏四代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