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谁想再揪着谋逆的事针对他郑聪,就有了反驳的理由。



其余三人一看,这时候不上是傻子,统统跪倒在地,表示愿意将赐田全部改种甘蔗,郑克臧一一扶起勉励了一番。



宾主尽欢,郑克臧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郑柔脸色灰败,“二哥,就这么答应他吗?这可都是上好的赐田啊。”



郑聪脸色一沉,“老五你糊涂,那是殿下,我等主君,又是亲侄子,不将功折罪帮衬着,你还想怎的?况且你看那糖的品相,确实极佳,想赚银子不难。”



郑明、郑智也连连点头,满脸赞同。



郑柔叹息一声,“二哥说的我都知道,罢了罢了,殿下交待的说服其他宗亲和勋贵之事,我勉力而为便是。”



一下多了四百亩甘蔗地,郑克臧心情大好。



又过了几天,杨翎从濠镜回来,此次试水卖了三千多两银子,让郑克臧激动不已。



这可不是那种吃个牛肉就要二两银子的虚构世界,要知道郑芝龙那般庞大的贸易船队,奋斗个十年二十年也才只积攒下千万两银子,当然主要也是因为花的多。



郑氏真正大赚特赚还得到郑成功时代,每年的收入就达到近千万两级别,要知道崇祯年间的岁入也不过四百万两。



而郑经当政后这个收入逐年下降,尤其是彻底退守东宁后到如今贸易额也就四百万两上下。



他将之前杨瑾献上的那些存量东宁糖一部分赏赐给了各家重臣、勋贵,一部分通过郑家控制的商铺投放到市场中,大肆宣扬造势。



新产的糖赚了大钱这一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郑聪几人彻底放下心来,全力在各个宗亲勋贵中间来回游说。



第一个被说服的就是董国太,将北园别院附近的几亩地都种上了甘蔗,量虽不多,好歹表达了态度。



在三千两真金白银的利益之前,除了一些极其顽固的人,大部分勋贵人家都同意将自家赐田部分或全部改种甘蔗,也有出钱入股的,郑克臧一律照收不误。



一下子搞到了几千亩甘蔗田,甘蔗来源问题短时间内再不需要担心,而且也没侵占民间一亩耕田,朝堂诸公都挑不出毛病。



甘蔗地增加了这么多,试水利润又高,郑克臧立马把杨瑾叫来,开始吩咐扩大规模的事情。



赚来的三千两银子全部用于新建糖寮和采购设备。



安保等级也有所增加,成立近一个月的北镇抚司直接在糖寮附近设立了一个百户所,用于防止间谍渗透。



整个制糖生意,郑克臧独占五成的份额,剩下由各家勋贵瓜分。



遇见重大决策事项按照所占份额投票,有点现代股份制公司的意味。



但明郑的这些勋贵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都打过交道,公司这一套他们也不陌生,都赞同郑克臧的运营方式。



虽然都准备将赐田改种甘蔗,但现在改种肯定是来不及了,只能先大量收购岛外甘蔗来保证持续生产。



在利益的驱使下,整个明郑的勋贵集团发动起来,爆发出强大的力量,从吕宋、暹罗、缅甸、甚至都联系上了龟缩在云南的吴世璠,大肆购买甘蔗,准备大干一场。



与此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乃郑氏四代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四联折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四联折圭并收藏我乃郑氏四代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