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第三百零一章 朝中乱象,捷报抵京
br />
赵匡义没有接吴三桂递来的军报,而是皱眉望向了秦桧,沉声问道:「先前设桥、拦坝,准备投石机……」
他一连列举了不少事项,语气中带着十二分不满:「不若秦相再将其加上如何?」
秦桧闻言似乎非常诧异,他指着写好的军报,疑惑道:「赵将军,本相明明写了左威卫破桥,断虏之路。」
赵匡义看着他这副无辜的表情,恨不得跳上去掐死他。
但此刻他肯定不能这么干,只得据理力争道:「秦相,末将的想法是,左威卫为抵御金虏做
了如此多准备……」
「赵将军,本相明白你的意思。」
秦桧面上突然浮现一抹笑容,摇摇头打断了他:「但交给朝廷的军报向来要求简明精要,本相若是再写些繁琐细节,会被陛下责问事小,若是让陛下厌烦,削薄了诸位的功劳,那就是大事了。」
「更何况先前也是陛下的诏令令你我来此,为人臣子谨遵陛下之命,此乃本分,也是朝廷早就知道的事,若再写在军报上,岂不是多此一举了?」
秦桧这一顿话说得赵匡义和一干左威卫将领们哑口无言。
军报要写朝廷不知道的事,现在你把人家吩咐下来的事儿再重新复述一遍报回去,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秦桧见他们这样,继续笑着道:「更何况陛下洞烛靡遗,自然知道本相与赵将军把差事办的不错,下面的左威卫将士们同样劳苦功高,就算本相不写,他老人家肯定也心如明镜。」
本相身为主官,连自己的名字都没往上写,你们这些人还好意思跑过来鸣冤?
赵匡义他们自然听出了秦桧的话中之意,之前秦桧的亲兵确实也参与了作战准备,要不然他也不能把桥断了的事让秦桧一同担下,所以他确实没法反驳这话。
他都说不了什么,下面的那些左威卫将领就更无话可说了,甚至还有老实人已经脸红了。
秦桧摇着头站起身:「赵将军,尽快在上面签字吧。报捷的文书必须尽快送回朝廷,不能耽搁。」
「有陛下与朝中诸位大人在,想必不会薄待了诸位这些有功之士。」
反过来说,要是亏待了你们也是陛下的事,反正我给你报上去了,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赵匡义暗暗咬牙,只觉得秦桧既滑溜又黏糊,但眼下除了签下自己的名字,他似乎也没别的选择了。
「秦相所言有理。」
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赵匡义也不再继续挣扎,提起笔便在军报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秦桧看了他一眼,脸上又露出几分笑容:「好,那就尽快向陛下与朝中诸位大人报捷吧!」
在报捷这件事上,没人愿意拖拖拉拉,下午打完的仗,战场还没打扫干净,报捷的文书就已经发往京城了。
当然,与这封文书一起发出去的,还有赵匡义写给赵匡胤的的一封信……
京城,自从任命王安石的诏书发出后,大臣们的关注点就渐渐转移到了冀州的战事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不知不觉间,金人竟然已经跨过了整个冀州,这次与朝廷兵马都到了冀州的最南端!
赵匡义没有接吴三桂递来的军报,而是皱眉望向了秦桧,沉声问道:「先前设桥、拦坝,准备投石机……」
他一连列举了不少事项,语气中带着十二分不满:「不若秦相再将其加上如何?」
秦桧闻言似乎非常诧异,他指着写好的军报,疑惑道:「赵将军,本相明明写了左威卫破桥,断虏之路。」
赵匡义看着他这副无辜的表情,恨不得跳上去掐死他。
但此刻他肯定不能这么干,只得据理力争道:「秦相,末将的想法是,左威卫为抵御金虏做
了如此多准备……」
「赵将军,本相明白你的意思。」
秦桧面上突然浮现一抹笑容,摇摇头打断了他:「但交给朝廷的军报向来要求简明精要,本相若是再写些繁琐细节,会被陛下责问事小,若是让陛下厌烦,削薄了诸位的功劳,那就是大事了。」
「更何况先前也是陛下的诏令令你我来此,为人臣子谨遵陛下之命,此乃本分,也是朝廷早就知道的事,若再写在军报上,岂不是多此一举了?」
秦桧这一顿话说得赵匡义和一干左威卫将领们哑口无言。
军报要写朝廷不知道的事,现在你把人家吩咐下来的事儿再重新复述一遍报回去,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秦桧见他们这样,继续笑着道:「更何况陛下洞烛靡遗,自然知道本相与赵将军把差事办的不错,下面的左威卫将士们同样劳苦功高,就算本相不写,他老人家肯定也心如明镜。」
本相身为主官,连自己的名字都没往上写,你们这些人还好意思跑过来鸣冤?
赵匡义他们自然听出了秦桧的话中之意,之前秦桧的亲兵确实也参与了作战准备,要不然他也不能把桥断了的事让秦桧一同担下,所以他确实没法反驳这话。
他都说不了什么,下面的那些左威卫将领就更无话可说了,甚至还有老实人已经脸红了。
秦桧摇着头站起身:「赵将军,尽快在上面签字吧。报捷的文书必须尽快送回朝廷,不能耽搁。」
「有陛下与朝中诸位大人在,想必不会薄待了诸位这些有功之士。」
反过来说,要是亏待了你们也是陛下的事,反正我给你报上去了,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赵匡义暗暗咬牙,只觉得秦桧既滑溜又黏糊,但眼下除了签下自己的名字,他似乎也没别的选择了。
「秦相所言有理。」
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赵匡义也不再继续挣扎,提起笔便在军报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秦桧看了他一眼,脸上又露出几分笑容:「好,那就尽快向陛下与朝中诸位大人报捷吧!」
在报捷这件事上,没人愿意拖拖拉拉,下午打完的仗,战场还没打扫干净,报捷的文书就已经发往京城了。
当然,与这封文书一起发出去的,还有赵匡义写给赵匡胤的的一封信……
京城,自从任命王安石的诏书发出后,大臣们的关注点就渐渐转移到了冀州的战事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不知不觉间,金人竟然已经跨过了整个冀州,这次与朝廷兵马都到了冀州的最南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