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第二百七十三章 前任尚书仆射,蔡卞的想法
他继续前行,同沉默着的王莽一直来到文华殿中,一旁的宫人们将房门带上,排着队退了出去。
“但朕方才说过,眼下不换已经不行了。”
李乾又将蔡京的事大体同他说了一遍,然后就这样沉默着看着王莽。
王莽是他的政治盟友,而且在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也较为关键,李乾不能缺了他的帮助。
但之前李乾在他面前提起王安石时,他的表现却让李乾感觉不是很乐观。
看起来,无论是王莽还是司马光,对王安石似乎都有很大成见。
王安石是坚决的革新派,而王莽的目标则是恢复古礼,怎么看这两人也不像是能走到一条路上的。
至于司马光和王安石……这两人更是理念不合的老对头。
如果李乾想通过王安石来撬动蔡卞,那就得先让他们两人同意。
毕竟如果想让一个团体对外发挥作用,那最好就先让其内部统一意见,尤其是这种人数极少的小团体。
王莽自从听完以前的话,就一直处在震撼中,直到现在才消化了这个消息。
“陛下……”
他下意识就想问是不是真的,但随后又想到在这么严肃的问题上,李乾又怎么可能开玩笑。
王莽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道:“臣愿意支持陛下,起复半山公。”
李乾顿了片刻,轻轻点点头,看来王莽还是很有大局观的,不管立场、恩怨如何,在这种大是大非上还是做出了正确选择。
“好,既然如此,那大宗伯就在此稍等片刻。”
他又使唤了一旁的老太监,让他去礼部将司马光和蔡卞传来。
做这种大事必须完善每一处细节,如今的礼部中可能还有蔡党的眼线,李乾不能单独召见蔡卞,有任何一丝可能引起蔡京怀疑的因素,都绝对不行。
要见就把王莽、司马光和蔡卞都召过来才行。
“等司马侍郎与蔡侍郎到了,还请大宗伯多劝一劝司马侍郎。”
李乾又叮嘱了王莽一句,毕竟这两人才是真正的矛盾重重。
王莽沉默了片刻,轻轻点点头:“是,陛下。”
“司马侍郎乃是通晓大义之人,想必也不会反对,而且他与半山公私交甚笃,只不过在政见上有些不同的见解罢了。”
李乾对此不置可否,这两人可能从前私交不错,但即便再深厚的交情,恐怕也会随着不断对立而渐渐消磨掉,并且随后而来的冲突也会更加猛烈。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爱之深、恨之切。
李乾还记得前世的元佑党争,司马光攻击“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全盘否定他的新法,将其污蔑为“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在李乾看来,王安石的心法可能有不当的地方,但也只是少部分,绝不会如此一无是处。
只不过长久的党争令人失去理智,甚至产生了一种非黑即白的错误思想。
甚至在司马光的掌权时期,他还不遗余力地打击变法派,只要稍微沾上边,甚至是说两句中肯之言,就要
“但朕方才说过,眼下不换已经不行了。”
李乾又将蔡京的事大体同他说了一遍,然后就这样沉默着看着王莽。
王莽是他的政治盟友,而且在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也较为关键,李乾不能缺了他的帮助。
但之前李乾在他面前提起王安石时,他的表现却让李乾感觉不是很乐观。
看起来,无论是王莽还是司马光,对王安石似乎都有很大成见。
王安石是坚决的革新派,而王莽的目标则是恢复古礼,怎么看这两人也不像是能走到一条路上的。
至于司马光和王安石……这两人更是理念不合的老对头。
如果李乾想通过王安石来撬动蔡卞,那就得先让他们两人同意。
毕竟如果想让一个团体对外发挥作用,那最好就先让其内部统一意见,尤其是这种人数极少的小团体。
王莽自从听完以前的话,就一直处在震撼中,直到现在才消化了这个消息。
“陛下……”
他下意识就想问是不是真的,但随后又想到在这么严肃的问题上,李乾又怎么可能开玩笑。
王莽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道:“臣愿意支持陛下,起复半山公。”
李乾顿了片刻,轻轻点点头,看来王莽还是很有大局观的,不管立场、恩怨如何,在这种大是大非上还是做出了正确选择。
“好,既然如此,那大宗伯就在此稍等片刻。”
他又使唤了一旁的老太监,让他去礼部将司马光和蔡卞传来。
做这种大事必须完善每一处细节,如今的礼部中可能还有蔡党的眼线,李乾不能单独召见蔡卞,有任何一丝可能引起蔡京怀疑的因素,都绝对不行。
要见就把王莽、司马光和蔡卞都召过来才行。
“等司马侍郎与蔡侍郎到了,还请大宗伯多劝一劝司马侍郎。”
李乾又叮嘱了王莽一句,毕竟这两人才是真正的矛盾重重。
王莽沉默了片刻,轻轻点点头:“是,陛下。”
“司马侍郎乃是通晓大义之人,想必也不会反对,而且他与半山公私交甚笃,只不过在政见上有些不同的见解罢了。”
李乾对此不置可否,这两人可能从前私交不错,但即便再深厚的交情,恐怕也会随着不断对立而渐渐消磨掉,并且随后而来的冲突也会更加猛烈。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爱之深、恨之切。
李乾还记得前世的元佑党争,司马光攻击“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全盘否定他的新法,将其污蔑为“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在李乾看来,王安石的心法可能有不当的地方,但也只是少部分,绝不会如此一无是处。
只不过长久的党争令人失去理智,甚至产生了一种非黑即白的错误思想。
甚至在司马光的掌权时期,他还不遗余力地打击变法派,只要稍微沾上边,甚至是说两句中肯之言,就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