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让自己面子上好受一点吧?



“苏将军,你向东而行,一定要尽快。”



杨林望着苏定方,郑重地叮嘱道:“禁军的粮草已经不多,而海运的速度又是最快的。”



“一定要尽快接来越国的粮草,供应军中。”



苏定方郑重地点点头:“我明白。”



杨林同他对视一眼,又转头望向宇文化及:“宇文将军,之前曾有消息来报,有楚国的余部不死心,一直想要复国,想要夺回郢都。”



“那些人若真能攻下郢都,定然还会继续西进,意图夺走更多领土。”



“但如今那些地方都是吴国的,也是朝廷的,可不能让他们再夺走朝廷的土地与城池。”



“那是自然。”



宇文化及狞笑道:“他们赶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一道道军令传出府邸,城外的大营开始缓缓而动,民夫们穿着略显单薄的麻衣,运着粮草、军械,先行而动……



大乾京城。



进了十一月,今年已经渐渐到了尾声。



但这个冬天的初雪,却还未到来。



对此有人欢喜有人忧。



欢喜的是下层的百姓,这个冬天不太冷,显然就不用花太多钱买炭取暖了。



忧心的也是下面的百姓,要是还不下雪,明年是不是旱年?



粮食的收成又该怎么办?



农耕社会,看天吃饭,当真不是随口一说。



李乾这几天老是在京城里跑,但他却并未注意到这些东西,因为他的关注点,总是放在那些举人身上。



进了十一月,就表示离年关越来越近。



除了距离京城很近的举人,大多数举人还是会在年前就赶到京城,准备会试。



因为往年朝廷有过提前会试的行为,曾好几次将三月的会试提前到了二月,所以大多人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会早来。



李乾此刻正坐在一架宽阔的马车中,身上套着一件大小恰当的银鼠裘褂子,这是陈乐衣为他量身裁剪而成的,皮裘下面穿着薄薄的黑色棉衣。



与他一起的还有举人郑冠、解元颜真卿和吕布、老太监。



“听说那个包拯真就住在城东的会馆里?”李乾打开车窗,掀开布帘打量了一眼外面的情况,一阵冷风顺着车窗缝隙钻了进来。



自从入了冬之后,他就不喜欢徒步在城里乱逛了,而是喜欢坐着马车或轿子。



“我也是打听到的,谁知道是真是假?”



郑冠靠在温软的虎皮座椅上,无奈摇摇头:“李兄,你怎么就对他那么有兴趣?又不是什么漂亮姑娘?”



“哈哈~”李乾轻笑着摇摇头:“要是漂亮姑娘,我还不愿意找他呢。”



另一边,生着一张枣红色国字脸,厚嘴唇,颇有威严的颜真卿也睁着一双眼睛,望着车窗外的情形。



李乾的这辆马车是老太监让宫中御用监特地打造的,连车窗都是用的半透明暗色琉璃,从车内一眼就能望到外面的情形。



不想看的时候,只需要拉动车窗后的布帘,将其挡住就行。



“听说包拯此人有真才实学,而且风头很盛,颇得朝中大人们的看重。前几日我哥来信的时候还说,包拯经过荥阳的时候,还被严相与和大人邀请过。”



颜真卿的声音有些闷闷的,彷佛他的嗓子最近受过伤一般。



李乾点点头,好奇地问道:“那后来如何?”



颜真卿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我哥信上只说了这个。”



李乾沉默了片刻,又问道:“他来京城后,蔡京寻人找过他吗?”



“应该有吧?”



郑冠在一旁有些迟疑:“蔡京最喜欢找人接触咱们这些举人,不过却没听人说过,包拯出现在蔡府附近。”



“他也是这两天才入的京,好像一直住在会馆里吧?”



李乾点点头:“不管如何,咱们去看看就知道了。”



郑冠也乐呵呵地道:“希望他别去蔡京那,不要上了那老东西的贼船。”



“嗯?”



李乾愣了片刻,又问道:“郑兄,你这阵子怎么不担心考不过会试了?”



不仅如此,还希望着包拯也别接受蔡京的招揽。



郑冠嘿嘿一笑,对李乾道:“我之前又找人仔细打听了一遍会试的阅卷,这才知道其中有很多门道。”



“其实主考、副考官决定的,只是考生的名次,而决定考生能不能被取中的,还是各房的房师。会试中向来有一句话,‘去取在同考,参定高下在主考’。”



“各房的同考官荐上的卷子,才有机会被主考选中,而同考官没荐上去的卷子,就只能被黜落了。”



他笑着道:“所以,只要我的卷子被同考官荐上去,他们就得让我中,至于名次什么的,我也不在乎了。”



李乾也是一怔,他也知道这件事儿。



只是李乾了解的东西却和郑冠不太一样。



四书五经中,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



会试中,考生交卷之后,数量众多的考卷会先被根据所治的经分为五类。



但这五类考卷肯定不可能只交给主考和副考官看,那太多了,要看到猴年马月才行。



为此,便设置了许多同考官,又称为房考官。



大乾的房考官数量基本在二十个以上,超出三十个更是家常便饭。



其中诗经和易经最火,差不多每次都能分七八个、八九个房,稍次一点的则是书经,学的人数最少的则是春秋与礼经。



每个房里还分着三个阅卷官,帮忙打下手。



同考官在自己的房中阅卷时,要挑出那些好的,然后去到堂中,推荐给主考官、副考官,由这两位核实之后,再决定考生的去留。



按照章程,一个房可出三十份卷子,其中二十份正卷,十份副卷。



这也是所谓“去取在同考,参定高下在主考”的由来。



从郑冠嘴里听到的版本,就像是只要同考官推荐上去的卷子,就不会黜落,就高枕无忧了。



可据李乾所知,事实并非如此。



主考和副主考的权力其实非常大!



副主考若是中意某张卷子,便会以墨笔在卷子上写下一个“取”字。



而主考若中意某张卷子,则会以墨笔在其上写下一个“中”字。



只有当一张卷子上同时有“取”和“中”的时候,这张卷子才算合格,他主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刁民竟敢害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刁民竟敢害朕并收藏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