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迎得公子登门,又送来‘一方清誉’……”



“家父与钦差去府衙宣旨,命我在家待客。”



“小女子百般思量,唯恐有失待客,想以一篇典故作为谈资,也请教公子,解我不明之处。”



刘彦留意到她手中书,封面书名曰《松山雾雪录》。



直接聊此话题,问起此书和她所言‘典故’。



李怜云把书递给他过目,说:“此书与《青竹雅集》相似,乃太祖年间名士白玉剑寒所著,收录民间百篇异闻。”



“我偶得几本,这本中有一篇【酒虫】,我读不大懂。”



“白玉剑?”



刘彦记起此名,在徐州时山君曾以‘白玉剑典故’,与他讲解‘何为真学’,不想有缘见到他的著书。



在怜云指点下,翻看她所言《酒虫》一篇故事。



这篇故事很简单。



说的是,常山刘某嗜酒,却喝不醉,有时他也好奇自己为何喝酒不醉。



一日游僧拜访,指出他喝酒不醉是因为‘胃里有酒虫’,并用药使他呕吐出‘酒虫’。



从此刘某便厌酒了,滴酒不沾,原本富裕的家境,也因失‘戒酒’变得清寒。



怜云不解之处就在于此。



她不明白为何‘刘生嗜酒时家境富裕,戒酒反而家境贫寒。’



刘彦读完一遍揣摩,想到另一篇《寿翁》典故,把两篇放在一起通读,便知其中原因所在。



“原因不在刘生戒酒,而是他失了‘酒虫’。”



“游僧骗了他,那酒虫乃是一种‘身中福’。”



“而他身有福,却不知福,被僧人三言两语骗走‘身中福’,所以家境倒退了。”



堂内众人听着解释新奇。



万山问:“刘生酒虫,与潘生心虫,可是同属于一类?”



“非一类。”



刘彦把书归还小姐,端茶说:“潘生心虫乃根深执念所化,刘生酒虫是与生俱来的福份,绝非僧人口中‘酒中精’。”



“《青竹雅集·寿翁》一篇中说,福气乃是常驻人身的吉运,它和造化不同。造化时高时低,福气可常在身上,前提是不丢失它。”



“每个人生来皆有福气,它藏在人身之中,福气大的会结合人之精气化‘身中精’,就如书中所言‘酒虫’。”



“福气小的,亦可以修养使其壮大。再结合运势,可造就出无往不利的‘福运’!”



李怜云听此玄妙所言,心得几分明白,似看见自己福运所在。



她丫鬟则更好奇‘如何养大福气’‘小福变大福’。



刘彦笑道:“只要与人为善,便能添自身福气。佛道之所以爱好‘广结善缘’,其一就在于此。”



“但善行不可乱施,善缘不可乱结,要对人而用。”



“俗人很难辨明这点,所以有时出于好意,却给自己招致灾祸,福气不增反减。”



“似你等,只要做好本分,不做害主之事,能守住本身福不失,便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聊斋狐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士心本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士心本尊并收藏聊斋狐婿最新章节